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县域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三个抓手” 全方位打造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区 图片新闻 激发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实施“三心”培育工程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扬起班级管理的“风帆”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理论探索】

县域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三个抓手”

□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何孔潮 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唐义燕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央投入与省市统筹虽然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但其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所在区县承担更为坚实的责任。为此,县级政府在落实学前教育治理主体责任的过程中必须强化“三个抓手”的建设,即机会供给、质量改进与公平促进。

机会供给:县域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基本点

机会供给是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点,目标是让县域适龄幼儿都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机构教育。机会供给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关键在于学前教育机构准入与学前教育价格规制。

学前教育机构准入要考虑到县域农村地理分布、经济基础、交通条件、人口流动等因素,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结构,因地制宜制定行业标准。在布局结构上应力求多样,以兼顾县城、乡镇与村落之间的差异。在行业标准上应坚守底线——安全与健康,并致力于类型与层次上的多元化。一般而言,县城应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乡镇应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心幼儿园,经济基础好的乡镇可适度增设民办幼儿园;村落则需充分利用小学富余资源,强化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建设。

学前教育价格规制应在核算县域农村幼儿园办学成本的基础上,坚持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扭转“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局面,完善公办园、民办园价格分类治理机制。公办园建设成本由各级政府按比例分担,校舍修缮与公办教师工资由县级政府支出,收取的保教费用应依据办学水平统一定价,用于自聘人员工资、设备添置及其他日常支出。民办园建设成本主要由社会力量承担,县级政府采取一次性资金奖励或减免租金等优惠政策予以支持。

质量改进:县域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中心点

质量改进是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中心点,目标是让辖区内适龄幼儿能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与机会供给不同,它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区域性特征。在县域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改进机制主要表现为幼儿园环境改善、课程督导、发展评估。环境改善是质量改进的基石,课程督导是质量改进的关键,发展评估是质量改进的动力。

幼儿园环境改善既包括物理环境的塑造,也包括文化环境的提升。在县域农村,幼儿园的物理环境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异。一方面,活动场地自然且宽阔,教育教学设施却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基础建筑大多源自小学富余校舍,幼儿教育的功能与特点开发不足。同时,县域农村幼儿园园长和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对此,县级政府应加大投入,更新幼儿园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幼儿园物理环境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心理特征及规律;建立幼儿园园长遴选机制,增加公办幼儿教师编制,将县域所有幼儿教师纳入培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幼儿园课程督导直接指向幼儿园的内部活动。幼儿园课程包括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所有经验与体验。如何保证幼儿的在园经验与体验,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发展,是课程督导的核心诉求。在县域农村,幼儿园课程在疾呼“去小学化”的进程中很容易滑向“以幼儿玩耍的名义放任自流”。在保障幼儿快乐玩耍的前提下,教师对幼儿学习与成长的引领和支持责任需进一步厘清。

幼儿园发展评估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动力。县域农村幼儿园的等级评估体制过于重视外在的基础硬件设施和教育教学设备,忽视了幼儿园质量的核心范畴——人的发展。幼儿园发展评估应在基本硬件设施达标的基础上指向人的发展。这里说的人既包括幼儿,也包括教师。县域农村应以幼儿与教师发展作为评估的核心要素,调控有限财政资金的投入去向,保障广大农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公平促进:县域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生命线

公平促进是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地方政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诉求。公平治理贯穿机会供给与质量保障全过程,最终目标是确保学前教育各利益主体的权益平等。县域公平既包括园际均衡,即辖区内不同幼儿园均等享有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也包括弱势补偿,即对处境不利群体的发展权益进行补偿。

园际均衡要求不同幼儿园在公共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给上享有基本均等的机会与权利。县域农村的幼儿园根据办学体制可划分为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根据地理位置可划分为县城幼儿园、乡镇幼儿园、村落幼儿园。公共学前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包括经费投入与师资配备。从公办幼儿园来看,目前以县城为中心点,推及乡镇、外围村落的县域学前教育投入“差序格局”尚未形成;同时,乡村幼儿教师向县城的单向流动又固化了这一格局。公平治理需要县级政府紧扣经费投入与师资供给两个方面,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分配机制,充分保障不同类型、层次幼儿园的发展权益。

弱势补偿体现了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公平治理的人文关怀。在县域农村,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居住环境以及身心发展特征都存在较大差异。面临同等的学前教育机会,有些家庭无力承担费用;面对同等的幼儿园课程,有些幼儿无法融入活动。这就需要多方合作,建立对处境不利家庭及幼儿的弱势补偿机制。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