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霜降摘柿子 独具风味的臭豆腐 秋末冬初须防“气象病” “母爱牌”毛衣也很时尚 三峡邂逅“醉美”秋天

第8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8
【生活保健】

秋末冬初须防“气象病”

□ 邬时民

古代,人们就感觉到天气与健康的关系,《黄帝内经》对此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明确指出了人与天气、环境的关系;又如“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阐明了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必然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根据人们的长期观察,气候的变化确实能诱发或加剧某些疾病,尤其是秋末冬初更能体现疾病的季节倾向。

秋末冬初易发病

古人云:“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一般而言,秋末冬初在立冬前后。不过,由于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故立冬前后,南北气候相差极大。此时,北国冰封大地,南方却呈“小阳春”之态。按照气象学上的标准,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才算入冬,此段时间前后是真正意义上的秋末冬初。

为何说秋末冬初更能体现疾病的季节倾向呢?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人们熟悉的《红楼梦》中的很多人物就是在这段季节亡命的。请看:林黛玉之父林如海死于九月初三,此时称为“暮秋”;秦可卿死于“灯下拥炉”的冬季;林黛玉“香魂一缕随风去”,死于隆冬腊月;正当家家贴门神准备过年时,贾府却“把门神都糊了”,原来是王熙凤沉疴不起、咽气归册了。

《内经》中曾写道:“秋伤于湿,上逆而咳。”“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每年秋冬之际,慢性气管炎最易复发,病情出现波动,伤风咳嗽日益加剧。此段时间,如果频繁进出空调房间,突然受凉,还会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由于冷空气刺激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因此,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者清晨出门要穿暖和、戴口罩。情绪激动、大哭大闹也可能诱使咳嗽发作,因此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秋冬之际也是关节痛的发作季节,因为关节痛的发作与气温、湿度、气压的变化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季节的变化会给人体健康带来直接影响,由此而得病,中医称为“时疫”,西医称为“气象病”。现代医学科学得出这样的结论:深秋严冬季节最易得病,与寒冷刺激关系密切。寒冷能使人产生忧郁压迫感,使人变得僵硬,缺乏活力,体内的荷尔蒙分泌减少,人体应激性和免疫力下降,因此易患病;低气温给一些病毒创造了有利环境,使之侵袭人体;寒冷还能使血压升高,给心脑血管病人带来很大威胁。心肌梗死发病以秋冬为多,它的发生与冷锋经过有关。冷锋经过时可导致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因而增高了血液黏性并缩短了血凝时间。此外,糖尿病、溃疡病、胆结石绞痛、心绞痛、中风等发病也与冷锋有关。

防病养生要得法

那么,秋末冬初如何防病养生呢?

收藏。所谓“收藏”,指进入冬天,人们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秋收冬藏养生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条养生的原则,同时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从秋末起直至冬末,提倡早睡、适当多睡,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

锻炼。天气转凉,应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但锻炼须得法,有人选择晨练、猛练的方法,这样的锻炼方法对心脑血管病人和老年人来说是不妥当的。由于早晨正处于血压上升时段,随着天气转冷,晨练过早容易使人体受寒,加上冷空气刺激,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几率更大。而且,猛练会使人流汗过多,冷风一吹可能埋下受凉、感冒的隐患。

进补。民间有这样的谚语:“冬令进补,春来打虎。”因此,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温热大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使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针对“进补是否一定要等到冬至才能开始”的问题,根据“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只要气候转寒,即可进行温补。就秋冬之际的饮食而言,凡性温或有补肾作用的食物均可列为首选,如牛羊肉、坚果以及带鱼、鲳鱼、虾类等水产品。另外,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海带、紫菜、乌鸡等黑色食物具有明显的补肾作用。而黄色蔬菜如黄花菜、土豆、山药、南瓜之类,所含色素以黄酮类色素为主,可降低血管渗透和血管破裂的几率。血管遇严寒易收缩硬化破裂,甚至有酿成脑出血的危险,故心脑血管患者此时应多吃黄色蔬菜。

必须指出的是,进补还需因人而异。对“三高”人群而言,不正确的进补方式会变成“祸补”。尤其是药补,更应在中医指导下辨证进行。如很多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病患者要求膏方进补,但因其存在心脑血管等危险因素,施治膏方时更应谨慎。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