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图片新闻 依托园长领导力促进小公民教育课程研究 电子书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生本愉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爱在细微处 教在恰当时 依托学科,培养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班级管理】

爱在细微处 教在恰当时

□ 滕州市滨湖镇朱村小学 郭伟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材施教”操作起来总是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落实。笔者担任多年班主任,对此深有感触:要实现“因材施教”,与其脱离实际坐而论道,不如将其细化成可操作的具体事项。

首先要因人施教。同一年级的学生,有的胆大,有的胆小;有的温顺,有的桀骜;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吃“软”,有的吃“硬”。因此,处理同一件事,对不同对象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切忌“一刀切”。班主任平时要注意每名学生日常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并及时与学科教师交流,以便准确地掌握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处理班级事务和突发纠纷时,就会“心中有数”,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其次是因时施教。恰当的教育行为应当选择最合适的时机施行。班主任要留心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变化,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一天大课间,我班一名学生与其他班的同学在厕所内发生了争吵,最后大打出手。被教师带到办公室后,两人还是怒气冲冲,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对方。经验告诉我,这时兴师动众地查根究底,效果不会太理想。于是,我顺其自然,让他们尽情地发泄。在他们争吵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俩发泄完后,发现我不说话,情绪很快平稳下来。看到时机成熟,我没有就事论事,而是转换话题说:“你俩不在一个班级,本来不认识。你们各自说一说对今天这个突发事件的看法以及你们以后的关系要向何处发展?”他俩没想到我会这样说,都怔住了,不知如何回答。我为他们分析了“让人三分不为输”的道理,告诉他们矛盾发展下去的危害。两人听得都很认真,后来都说出了自己错在哪里。不承想,不打不相识,他们后来还真成为好朋友。

最后是因境施教。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观气色。”这句话说明,进了一个特定场所,要观察一下场合的情境,要考虑到自己在这种场合应该有怎样的言谈举止。同样,班主任也需要具备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能力。一个冬天的中午,寒风凛冽刺骨,我班的张同学走进教室时没有把门关严,结果冷风长驱直入。为此,他和坐在教室门旁的王同学发生了争执。当时,我正好也走进教室,看到几乎全班学生都在指责张同学。或许是张同学以往在班级的顽劣表现激怒了同学们。面对众怒,张同学只是抽泣。这时,我没有贸然指责他,了解情况后,安慰大家说:“这么丁点儿的事儿,大家要互谅互让,希望同学们宽容张同学。”等教室安静下来,我顺手把门关上,走上讲台。这时,难堪的一幕发生了:教室的门没关严,又敞开了,寒风扑面而入。我脸一红,赶紧再次关紧门。我有点尴尬地说:“同学们,对不起!我刚才没有把门关好,让你们受冷了。”顿时,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发现,刚坐下的张同学的脸倏地红了。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作为班主任,我经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和学生,要学会共处,学会宽容。夜深人静时,我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深深地刺疼我,至今不忘;有时,教师的一句忠告,也同样烙在了我的心里,伴我成长,伴我进步,激励我一生。至此,“教师无小事,处处皆教育”这句至理名言又一次与我内心产生共鸣——“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我会一直追寻并努力践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