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教育图书报刊发行同样需要治理能力现代化 “腹有诗书气自华” 优化案例教学之我见 剪纸迎新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依托教育新技术打造学习新生态 小学习作评改的几点思考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写作天地】

小学习作评改的几点思考

□ 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丽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兼顾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有一个细微环节,它的教育功能远远高于课堂教学,就是学生习作评改环节。

当前小学习作评改现状

习作评改是教师对学生习作提出的书面指导。它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技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指引,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交流的桥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方面原因,教师的习作评改存在诸多问题。

教师习作评改态度的缺失,导致评改呈现模式化。教师评改态度包括对习作评改的重视程度和对个体差异性的准确认知。小学生的习作会出现语句不通、赘句、段落混乱、主题不鲜明等问题。教师在习作评改上也多从词句和书写上予以评定,没有关注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能从个体习作水平的纵向发展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尤其是没有对习作中体现出的人文性和思想性给予指引,使习作评改呈现模式化。

教师习作评改时间不足,导致评改标准呈现随意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在习作批改上的时间不足,评改习作时表现为标准模糊,呈现随意性;评价笼统,没有针对性,不能充分地“就文评文”“就文评生”。

教师重知识讲授、语文技能,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导致评改单一化、片面化。学生的习作不仅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展示,更是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流露的窗口。在习作评改中,教师往往轻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与指导。

习作评改中应坚持指导性和人文性相结合

由于小学生在阅读积累、生活观察、人生思考等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他们的习作需要教师专业的指导。因此,评改中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规范地进行指导纠正。教师在评价习作时应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深刻感悟等,都要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它,并给予鼓励性的评语,以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阅读,积极积累。另外,教师还应在习作技巧上给予指导。写人物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倾听人物语言,体察人物心理等,把人物写具体;写景要引导学生从景物在不同环境或不同状态下的形、色、味等方面,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写事要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通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叙述描写,用通顺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情感、感悟表达出来。

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品时要具有人文关怀,要多关注学生语言中表达出来的内心情感以及对某一事件或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学生写因某一件小事而和同学怄气时,教师应给予劝慰和开导。学生习作中不乏字体潦草、语句混乱的所谓“低分作文”,其中却有人性光辉的闪现、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和积极态度的表达。这部分学生是最应该悉心呵护和指导的。

评改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学生的习作是一个完整开放的文本,教师批改时应坚持以教师和读者双重角色评阅。首先应以读者的姿态介入文本,然后以指导者的身份给予指导。如学生在文章中表达出“为人要善,要心存善念,才能收获更多朋友”的人生态度时,教师就可以评价“是啊,作者说得很对!至理名言,应谨记在心”。这样就能以欣赏的眼光阅读,容易发现学生习作中一些好的词句、好的感悟、丰富的情感,并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容易与学生所表达的内容产生共鸣,真正达到心与心的沟通交流。

总之,教师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要有情,具有人文关怀。教师的笔也不是评判者的大棒,要讲究指导的艺术性,要标准、美观、语言要富有情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欣然接受,并主动纠正,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