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厚积薄发—— 山东省“新高考”改革方案之亮点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图片新闻 关注儿童的学习本能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中学“问题学生”的案例及调查研究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以史为鉴】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 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一空桥小学 张俊照 徐全义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是中国软实力的内在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作为中国人,我们无论身在何处,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国烙印。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出来的我们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和特质。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而且对解决人类问题有重要价值。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之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我们要把这些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并加以继承和发扬。

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主席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以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走自己的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全面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为更好地为国民提供道德滋养和精神指引,国家应加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正面宣传力度,从爱国、处世、修身3个层面,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底气和志气。

正确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我们要理性分析,正确看待好的、有益的东西并予以继承和发扬;对不好的、负面的东西,要加以抵制和克服。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抛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和而不同,却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就文化新辉煌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当下,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