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体两翼”模式助推思政课教学创新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蓬莱一中对思政课教学进行了守正创新探索,逐步构筑起体系完整、具有校本特色的“一体两翼”(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校内主题教育和校外研学旅行为两翼)思政课教学模式,使学校的思政课教学实现了创新发展。
固本强基,牵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堂是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学校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抓了“三新”。
新要求。要求思政课堂教学要根据新教材、新课改、“新高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革故鼎新。立场上,“有魂有魄”;理论上,“有棱有角”;内容上,“有血有肉”;语言上,“有声有色”;态度上,“有情有义”;方法上,“有内有外”。上出思政课的味道,使思政课堂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堂,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方式。积极探索运用“271”课堂教学方式,即20%的知识将通过自学学会,70%的知识将通过合作探究学会,10%的知识将通过同学帮助、教师点拨学会,注重互动式、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让“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成为教学新常态。
新成效。学校思想政治学科被评为“烟台市高中政治学科示范基地”“烟台市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基地”。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懵懂到相信它是科学理论,增强了政治认同;遇事坚持唯物主义,用科学的态度处理问题,拥有了科学精神;树立了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体现了公共参与。
主题拓展,跟进真善美纯这个“风向标”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1234”主题教育拓展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到校园,在生动轻快的校本思政课上接受润物无声的涤荡,自觉践行真善美。
一是指“一课”,即主题班会课。学校出版了校本主题班会教材《成就最好的自己》,通过“爱我中华”“党在我心中”“文明礼仪伴我行”等系列主题班会课程实施,引领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二是指“两会”,即专家报告会和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学校每年举办两场尖端科学报告会和一次优秀毕业生报告会,鼓励学生立真求深,激励他们立鸿鹄之志,自强不息,拼搏进取。
三是指“三节”,即校园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学校每年举行一次。通过开展“三节”活动,陶冶师生情操,净化师生心灵,在真实情境中培育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四是指“四礼”,即开学礼、成人礼、入团礼、毕业礼。“四礼”仪式让学生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仪式文化,帮助学生树立筑梦、追梦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成才报国的热情。
实践浸润,用好“五行树人”这个“压舱石”
学校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开设了“五行”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入“大社会”,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使学校思政课教学向全时空、全方位、全过程迈进。“五行”即寻根行、励志行、培优行、体验行、创新行。
寻根行是指依托本地文化组织开展“寻根之旅”的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戚继光祠堂等文化遗址,制作胶东花饽饽,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学生文化自觉。
励志行即清明节组织的远足励志活动。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祭扫革命烈士陵园。扬民族之魂,崇尚英雄,杜绝历史虚无主义。
培优行旨在为学生定高标准、做严要求,提升能力,拓展宽度,激发斗志和活力,在夯实学科能力的同时,不断突破他们的极限。
体验行注重学生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的积累,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顽强奋进的意志品质和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
创新行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样、形式各异的科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情,弘扬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