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爱上游泳的夏天 冰“承包”酷夏清凉 猪油和植物油的用法 冷淘与凉面 蒲扇轻摇夏时光

第8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8
【特色美食】

冷淘与凉面

□ 杨进峰

我的老家在陕西杨凌。在那里,人们以面食为主。儿时,每到夏天,我最喜欢吃的是母亲做的凉面。做凉面工序繁多,吃起来爽口,不像吃其他汤面条那样会热出满头大汗。

每到夏天,母亲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凉面,其中有炸酱凉面、麻酱凉面、打卤凉面等。母亲做凉面很花费时间,先要烧一大锅开水,舀出来倒在一个大盆里放凉。再将煮熟的面条捞出来,放在凉开水里过一下,然后捞在碗里,配上黄瓜丝、红萝卜丝、煮熟的绿豆芽和青菜等,再淋上蒜汁、辣椒油、香油、醋、酱油等调料,最后再撒上一小撮香菜。这样,一碗凉面就做成了。如果有芝麻酱,给面条倒上一层芝麻酱并搅拌均匀,就是一碗麻酱凉面。

凉面也叫“过水面”。其实就是把刚煮好的面条从锅里捞出来,立即放入凉水里过一下。这样,面条会变得冰凉。而且,原本附着在面条上的淀粉被洗掉了,吃起来更清爽利口。

离开家乡进城工作后,每到炎热的夏季,虽然吃不到母亲做的凉面,但我经常到餐馆里吃凉面。在北方,每到夏季,街面上的面食餐馆都会用一张A4字打印上“凉面”两个字并贴在大门上,作为招牌吸引食客。每进一家面食餐馆,都能看到玻璃柜里摆放着一大盘凉面。每每有客人点食凉面,餐馆的服务员会戴一副塑料手套,抓一把凉面放在碗里,然后利索地拿起勺子,再从每个调料碗里舀一点调料放到碗里。那动作娴熟而有节奏感,就像手舞演员在表演节目那般华丽和美妙。

如今,餐馆里的凉面可谓五花八门。很多餐馆里的凉面都有了川味的变种,不仅多了麻辣味,还会增添一把花生碎。不管是何风味,总有不同的食客喜欢。只要食客有要求,店员总能调出你所喜欢的味道,足以征服你的味蕾。

凉面这种美味其实并不是今人发明的,追溯凉面的来源,可以到唐朝。那时的凉面并不叫凉面,而是叫“冷淘”。据《唐六典》记载:“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宴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看来,那时的凉面还属官方食品。既然是官方食品,肯定更会赢得民间百姓的喜爱。“诗圣”杜甫在《槐叶冷淘》里写道:“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经齿冷于雪。”从这首诗里,我们能够看出,当时凉面是用槐叶的汁液和面做成的,其颜色鲜嫩碧绿,吃起来更是凉爽,有“经齿冷于雪”的美誉。

到了宋代,冷淘更加普遍了,而且还不只是用槐叶做冷淘,还有甘菊冷淘、银丝冷淘、腌菜的齑淘等。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记载:当时,太学生的主食是“春秋炊饼,夏冷淘,冬日馒头”。此外,《岁时广记》中记载:“立春日,京师人家以韭黄、生菜食冷淘。”立春吃冷淘,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明代。明代文学家徐渭在《春兴》中写道:“柳色未黄寒食过,槐芽初绿冷淘香。”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记胜》中写道:“夏至,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

如此看来,凉面不只是现在的一碗清凉美味,其实古人制作出的凉面比现在更加考究,那味道一定更具特色。可惜,我走过大江南北,至今没有吃到过古书上说的那种槐叶冷淘。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