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写”出来的共识与共鸣 学校要善于化解家校矛盾 在走近学生中“发现”教育 借鉴与创新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新 视角】

借鉴与创新

□ 海阳市教研室 由洪晓

自主创新与借鉴学习是学校发展的两翼,缺少任何一方面,学校都很难办出水平和特色。因此,校长应该特别重视自主创新与借鉴学习的有效结合,走出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习借鉴名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改变固有的办学思路,是为学校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的捷径。但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要么是一概排斥,要么是全盘接受。这一“左”一“右”像钟摆那样来回荡,是我们在办学过程中要努力避免的。

有一所乡镇中学组织干部教师到外地某中学学习课堂教学经验,从教师到校长都表示深感震撼,并把学到的经验在全校推广。结果,过了半年时间,学校教学质量不升反降,课堂教学缺少章法,教师和学生很忙、很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似乎不会教了,学生也似乎不会学了,落得个“画虎不成反类犬”。学习借鉴不是照搬,借鉴的关键在于学习先进的理念,理性分析其先进经验哪些是适合本校的,哪些是学不来的;要弄清楚哪些做法优于本校,哪些做法还有不足;还要看清哪些是货真价实的硬功夫,哪些是华而不实、用来博人眼球的虚功夫。学习别人的经验,还要认真研究思考哪些是可以尝试的,哪些是可以大胆舍弃的。

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的确有助于拓宽眼界,但其毕竟属于学校发展的外力;学校要想办出特色,还得靠自主创新。教育实践表明,盲目跟风,全部“拿来”,对学校发展来说“此路不通”。自主创新,实非轻而易举、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久久为功、不懈努力。每所学校一定会有优秀的教育人才,也会有课堂教学高手。校长要善于挖掘本校教师的亮点,对本校出现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认真研究、提炼,努力形成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新理论”的研究探索,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思路,用于指导教师实践。

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关键不在手段、方式的新与奇,而在于成本、效率的降与升,衡量的标尺是实效。要警惕在创新的语境下,那种挖空心思、标新立异,以新理论、新模式唬人的不良倾向。比如,某校搞了一个“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理想、道德、纪律课题研究”。学校为此组织人员专门编写了一本书,内容是如何从理想、道德、纪律三大方面对学生实施德育序列化教育,有活动实施方案,有课题报告,也有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行不同的理想、道德、纪律教育的内容,有做法,有成效。如果仅看表面,这无疑是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一个典型。但实际上,一些新提法、新举措,学校从来没有实践过;所有的东西不过是应景之作、空中楼阁,从未经过教育实践检验。

一些看似创新的学校管理思路、教学模式根本落不了地。有的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凡事都要弄出个花样来,只要能大放异彩、引人注意,就不计后果、不问成效地折腾;有的用“新瓶”装上“旧酒”,出台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看上去很美”,却解决不了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有的对学生教育、课堂教学等学校核心工作退避三舍,却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大做文章,看似风风火火,实则原地踏步。这些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所谓“创新”,其实只求“面子”新,不管“里子”旧。只求所谓的“形象”“显绩”,不做基础的事情;只搞花架子,不仅难以取得育人实效,还极有可能误人子弟。办好教育,靠的是实在的功夫,靠的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只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真干实干,才能使教育创新之树扎根于教育实践的沃土。

盲目学习借鉴,难免会学成“四不像”,不知路到底该怎么走。而无视他人的经验,自以为是,坐井观天,无异于与外界隔绝,看不到外面异彩纷呈的世界。忽视自我创新,不懂得修炼内功与学习借鉴,学校也难以形成独有的个性与特色。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