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日照:“数据赋能”助力入学“零跑腿” 全国职教活动周和技能大赛在潍坊启动 小记者采访老英雄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评价体系 新闻资讯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评价体系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解读

□ 青岛大学青岛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吕慈仙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其实质就是要“破”目前各级各类招生和选拔考试中存在的“用分数贴标签”现象,“立”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性、增值性和综合性的考试招生评价体系。

一、完善注重“全面发展”的中高考考试内容体系

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培养目标,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第一,探索将德智体美劳全面纳入招生考试体系。改变过去中高考只注重文化课的做法,需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纳入招生考试内容体系。如何逐步把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内容纳入中高考的考试内容体系?如何进行有效测试和科学计分?这些都需要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先由若干个省份进行试点,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渐进推广实施,积极稳妥、循序渐进、道术并举、标本兼治地推进改革。第二,完善德智体美劳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方式。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评价不能只靠一次或几次测试,而是需要构建并完善一个科学、公平的过程性、增值性和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在基础教育领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科学评价;需要依托和融入课内外、校内外的日常实践活动,引入学校、教师、家长、同学以及学生本人等多利益相关主体的全员性评价方式;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广泛认知,形成对综合评价体系的良好舆论和监督环境。第三,改变中高考文化课的考试内容体系。增加中高考招生考试内容中的开放性试题,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测试,突出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包括知识综合运用、抽象概括、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测试。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文化课考试内容体系,考查考生日积月累的知识和能力,无须考前“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同时,进一步引导中小学转变教学方式,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二、完善注重“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高职考试招生办法

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是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领域重要的政策导向,意在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职教育考试招生评价制度和机制,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多样化成才。第一,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对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价值。第二,完善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制定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测试的招生办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实行“高考成绩+职业适应性测试”的招生办法。第三,完善各个学科门类的职业技能测试体系。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制定并完善各个学科门类的职业技能测试标准与体系,职业技能测试分值不低于总分值的50%,考试形式以操作考试为主,须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等内容。

三、深化注重“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

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而言就是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严格监管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系,精准选拔和培养适切性的人才。第一,针对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的不同培养目标,探索采用分类考试的办法。学术学位注重学术创新潜力,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厚植发展基础。专业学位注重实践能力,配置校外实践优质资源,优化合作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第二,深化“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的综合评价方式。优化初试考核的科目和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改革复试考核的方式和内容,注重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三,注重学生“长期性、一贯性”的学业表现。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运用大数据技术,考查学生在上一学段专业学习中的纵向表现,将其纳入复试的综合评价成绩。第四,继续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对于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的工程博士、思政课骨干教师提升计划教育博士等专业博士项目,根据项目定位设计并组织招生考试,突出导师组对学生专业性、职业性的综合考查。建立部分院校探索“高精尖缺”领域优秀本科生经“专家考核”直博的办法。

四、构建有助于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体系

畅通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渠道的“立交桥”体系。第一,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推动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全日制教育与在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也应该能够积累和转换。加快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先由若干个省份试点建立学分银行和个人学习账号,对学习过程可以进行追溯、查询,学习结果则由行业领域专家、培养单位以及主管部门进行综合考评,计入学习账户。第二,试点探索建立不同类型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校内与校外教育之间互通衔接。有条件的省份探索以省为单位试点工作,建立省级考评体系和资历互通衔接认定框架,形成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与细则,搭建不同类型教育的“立交桥”,畅通公民的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渠道。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