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从换位思考中体味幸福 教育的供给当在“微”上发力 儿子厌学,父亲辞职带他环游中国 事业和职业辩证谈 瞧,“拔高”的威力就这么大 用乡土文化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第5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5
【舜耕笔谈】

从换位思考中体味幸福

□ 井光进

在日常工作中,面对一道道难题挑战,如果只是纠结于做这件事情能得到什么、值不值得去做,便失去了做“事”的初衷、意义,也将永远体会不到“事”成以后的幸福。如果我们换位思考,转变思维方式,定能感知幸福,从而体味幸福。

对个人是如此。心理学家珍妮•西格尔博士在《感受爱: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的艺术》中指出,我们内心的孤独、悲伤、愤怒和焦虑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无法感受到他人的爱,或者我们害怕失去他人的爱所产生的一种空虚感和不安全感。稻盛和夫认为:虽然当下的物质程度远甚过去,但人们仍感受不到幸福。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没有认真思考自己该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忘记‘知足’,忘记关爱他人,采取了利己主义的人生态度”。一个人无法独立于他人、脱离群体而生存,他的喜怒哀乐受他人影响,个人的成长需要团队支撑,所以一事当前,先要学会换位思考。

对家人是如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将负面情绪宣泄给爱我们的家人,将性格中不好的一面呈现给家人,乱发脾气、出口伤人,总以为家人可以永远包容、迁就自己。但是,有的伤害一旦形成,可能再也无法弥补。不要因为熟悉而去放肆,不要因为亲近而去伤害。与父母、爱人、子女相处,要想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也常常需要换位思考。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更需要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理解,彼此体谅。如此,家庭关系就会和睦,幸福就会降临。

对学校也是如此。在学校里,与同事、领导相处,想要被理解,就要先包容;想要被在乎,就要先珍惜;想要被尊重,就要先看重。只有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才会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自如、稳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的相处皆是如此,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理解领导的不易、体谅同事的辛苦、了解家长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成长,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收获来自他人的善意和尊重。个人成长如此,团队建设也是如此,办一所幸福的卓越学校更是如此。当学校的干部、教师都能换位思考,怀感恩之心,想应尽之责,理解他人难处,干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时,那便离建设一所令人向往的卓越学校的目标越来越近。

对社会更是如此。初入社会时,安于当一个与世无争的“职场小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很容易迷失自己;经历风雨后,长成一个颇有成就的“职业人”,用尽全力、奋力拼搏,但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后慢慢成为一个看似成功的“社会人”,仿佛得到了自己当初追求的一切,又仿佛离自己的初心越来越远,甚至变得渐渐看不清自己。所以,我们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论是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公交车司机,还是每天都步履匆匆的“蓝领”“白领”,都在为我们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我们国家的“复兴梦”,“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是这浩浩荡荡大军中的一员。这样换位思考,我们的心里一定会有无比的幸福荡漾。

因而,用善意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与人相处,用换位的思维为人处世,用春风化雨般的爱面对学生,用平等谦和的心对待家长,像家人一样呵护学校的健康发展,对学校的点滴变化如数家珍,我们便行走在了幸福教育的大道上,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人生自然就蕴含在其中。

(作者为潍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潍坊中学党委书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