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从换位思考中体味幸福 教育的供给当在“微”上发力 儿子厌学,父亲辞职带他环游中国 事业和职业辩证谈 瞧,“拔高”的威力就这么大 用乡土文化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第5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5
【班级故事】

瞧,“拔高”的威力就这么大

□ 王京礼

那年秋季开学后,我教九年级(1)至(3)班的化学课,其中,九年级(2)班学生刘敬明很让我伤脑筋。开学后一个月内的几次随堂小测验、作业评价,他总在“C”“D”上转悠;课堂上,我偶尔提问他几个简单的问题,他也是对少错多。向班主任打听他的底细,答复是:刘敬明在小学就是有名的“待优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沉迷”于“待优生”的行列。为此,他没少受同学们的嘲笑。

原来如此。从此,我便懒得搭理他。然而,不久后的一节课,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那节课,我讲完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后,让学生们做练习题。我走下讲台,查看练习情况。踱到刘敬明的身后时,我不经意地瞥了一眼他的练习本——5道练习题中竟有3道题的答案是正确的。抄袭的?不可能呀!他的同位因患感冒请了病假,回家休息了。

这可是他的闪光点呀!我若抓住机会表扬他一番,或许……这样想着,我疾步走上讲台说道:“这5道练习题,全班只有刘敬明同学的答案是全对的!”为什么突然对他“拔高”表扬?我实乃即兴发挥,当时没想那么多。

那一刻,我看见,从未受过表扬的刘敬明的脸上写满了受宠若惊、得意扬扬的表情。

自此,我不由自主地偷偷观察起刘敬明来。我发觉,上课时,刘敬明听课认真起来,作业也写得工工整整了。还有几次,他偷偷跑到我的办公室里“请教”了我几个再简单不过的小问题。对他的这一变化,我不失时机地又对他进行了“拔高”表扬。

转眼间,快到期末检测了。临近检测前的一次随堂小测验结束后,我先找出刘敬明的卷子进行评判,他得了57分。尽管这一成

绩离C级差了3分,但这可是刘敬明上学至今最好的成绩。想想第一次“拔高”表扬后他的变化,我故意“粗心大意”,在一道题上做了“手脚”,给他多判了3分,将他“拔高”到了C级上。

再次走进课堂,我对刘敬明又表扬了一番,还发动学生们为他鼓掌。下课后,我刚进办公室坐下,刘敬明就拿着试卷闯了进来。看样子,他已看出试卷中的“猫腻”,想指出我的“粗心大意”。我灵机一动,未容他开口,就对他说:“敬明呀,我相信期末检测时你会给我一个更大的惊喜。”说罢,我便在办公桌上忙活起来,不再理他。刘敬明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说了一句“老师,您放心吧”,就默默地走出了办公室。

从这以后,刘敬明的变化很大,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用班主任的话一言以蔽之吧:“这些日子,刘敬明各科学习都‘突飞猛进’啊!”

时间过得真快,再过一个月,九年级学生就要进行毕业学业考评了。为了便于学生们查漏补缺,我又做了一次随堂小检测。检测结束后,我同样是先找出刘敬明的卷子进行评判。真是无巧不成书,刘敬明又以3分之差未能跨上A级“高地”。想想前两次“拔高”后他惊人的变化,我又一次在他的一道题上做了“手脚”,将他的成绩“拔高”到了A级。之后问及班主任,得知刘敬明已跨入“优等生”的行列。卷子下发后,刘敬明没再跑到办公室来找我,只是更加勤奋起来。

一个月后,刘敬明顺利地考取了高中。

看似不经意的几次“拔高”,竟将一名“待优生”“拔高”到了高中学校学习。这深深地触动了我心灵深处“麻木不仁”的神经:那些看似玩世不恭的“待优生”,其实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笨孩子”。与经常得到表扬的“优等生”相比,他们的心灵深处是那么渴求我们的关爱、鼓励!也许不经意间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就会让他们手舞足蹈、兴奋异常,甚至彻底唤醒他们心灵深处那一颗沉睡的上进心。刘敬明如此,相信很多“待优生”同样如此。

谨以此文与老师们共勉。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