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从换位思考中体味幸福 教育的供给当在“微”上发力 儿子厌学,父亲辞职带他环游中国 事业和职业辩证谈 瞧,“拔高”的威力就这么大 用乡土文化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第5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5
【感悟教育】

事业和职业辩证谈

□ 朱年强 刘方

何为事业?《易经》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简单地说,就是既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又帮助了他人。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说:“职业者,在社会中为他人或机关而做事,藉得薪俸或佣资,以为谋生糊口之计,仰事俯蓄之需,其事不必为吾之所愿为,亦非即用吾之所长。”

教育是理想的事业,更是人的事业。教师思想的深度,决定了教育实践的高度;教师人生的厚度,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温度。每个教师无论有无成长的自觉,都被赋予了职业的担当与成长的责任;教师人生的修炼,更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需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勇气。

事业是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为之奋斗的,终其一生去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在此过程中,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工资收入多少、工作轻重难易繁简,都会心无旁骛地全身心投入其中,并乐此不疲。事业是人选择工作,人是主动的,这种选择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而职业是工作选择了人,人是被动的,是人去适应工作。职业是谋生的一种手段,事业是追求的一种境界。

职业与事业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当二者互为独立时,职业就是谋生手段,而事业则是自己的追求。如果职业只能解决生存问题及生活的需要,并不能解决归属问题时,职业就不能被称为事业。如果能在职业中找到归属感,就能解决职业和事业的矛盾。

职业精神主要强调爱岗敬业,事业精神不仅强调爱岗敬业,而且强调立志终身从事某项职业,不断培养自我成就感、自我满足感、自我实现感,使爱岗敬业成为内在的自觉追求。作为教师,只有着力培养自己的事业精神,才能不断提高职业幸福感,教育和教学行为才会充满激情、饱含热情、富有真情,才能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美国当今最著名的教育家菲利普•杰克森说:“教育从根本说是一项道德事业,其目标是对人类产生有益的变化,不仅是在人民知道的和可以做的事情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完善人民未来的性格和个性。另外,这一过程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受教育的人,而且还有整个社会。最终,整个世界都能从这项事业中受益。”教育是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是塑造生命、熔铸精神、培育心灵、启迪智慧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教育应播下慈悲的种子,传承智慧的灵光,点亮信仰的明灯。

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师通过激发学生潜能而激发自我潜能,通过陪伴学生成长而自身不断成长,通过带给学生幸福而收获更多幸福,通过成就学生而绽放自我生命的光芒。甚至当一批批学生成长后,教师将耗尽自我生命,成为“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梯”和“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生动实践者。

职业是一种谋生途径,事业是一种人生追求;职业有8小时内外、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而事业是全天候、全身心的;职业一般只需要物质和技术,而事业更需要理想、精神和情感;今天工作了,明天还想工作,叫事业;今天工作了,明天不得不工作,叫职业。职业是事业的基础,事业是职业的升华。

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体现在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成就自己。作为教师,只有在工作中找到职业尊严的时候,只有感受到自己拔节成长的时候,只有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发生建构的时候,他才会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教育的真谛,就是在陪伴学生成长中唤醒学生心中的善良、智慧和美好,教师自身也在每天的感悟中成长、修炼,从而在教育的幸福和快乐中托付终身。

(作者单位:曲阜市教体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