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恭祝全体教师春节快乐、幸福安康! 过年三重奏 民俗艺术之精华——杨家埠木版年画 大秧歌,海阳春节的一道亮丽风景 贴好萝卜钱儿,晚上过大年

第7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7

大秧歌,海阳春节的一道亮丽风景

□ 于钦金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地都十分重视,并以当地的风俗习惯与特有的生活方式来欢度。大秧歌,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现艺术,是乡情民俗万花丛中争相绽放的奇葩,成为海阳春节的一道亮丽风景。

我出生在胶东半岛南端美丽富饶的海阳市。这里不仅是驰名中外的地雷战的故乡,而且是闻名全国的“海阳大秧歌”的发祥地。

回想起童年生活,我和村中的小伙伴们一样,最盼望着过年。不仅是因为过年可以吃好饭、穿新衣,和同伴聚在一起尽情地玩耍,更重要的是能一饱眼福,看上令我们魂牵梦萦的大秧歌。

作为一种习惯或乡情民俗,每当进入腊月门,伴随着“年味”的渐浓,村民们再怎么忙,总不会忘记办春节秧歌,紧锣密鼓地去筹备这顿总也“吃”不烦的文化大餐。

办秧歌,当然少不了乡里、村里的积极倡导,但具体操办者则是村里那些“老戏骨”和一些秧歌爱好者。秧歌队里不仅有村民,还有放假回家的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中小学生,还有些是父子或母女携手登台。自编、自导,经过20余天的排练,即可演出了。

据介绍,秧歌队的演出阵容可大可小,演员一般100人左右,包括“执事”“乐队”与“舞队”3个组成部分。它以特有的步幅与扭动方式引人喜爱,即演员将“跑”和“扭”相结合,舞者在奔跑中扭动。女演员扭腰挽扇、上步斗肩,活泼大方;男演员则颤步晃头、挥臂换肩,爽朗风趣。

秧歌在表现内容上丰富多彩,有农民耕作、大夫行医、货郎卖货、艺人卖艺、锢露锯缸,还有表现民间故事和玩杂耍等,总之,无所不有、无奇不有。在这些节目内容中,观众们最愿意看的是像“猪八戒娶媳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些闹场子的剧目,它们逗得观众前仰后合、捧腹大笑。

正月初一是春节最具标志性的一天,也是秧歌最为活跃的一天。按照惯例,这一天早晨,在一村之中除走亲访友和相互之间的“拜年问好”外,村民们心中不忘和翘首以盼的便是看秧歌。通常情况下,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一般是村办秧歌队先在本村演出,然后出村演。同一乡镇不同村的秧歌队,载着全村人的深情厚谊和新春祝福,在村庄之间,你来我往,走街串巷,传播友谊,播撒文明,扩大交流,促进和谐。

从我记事起至今,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海阳秧歌的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它在海阳大地绵延数百年,无论社会怎么变化,秧歌在海阳人心中的位置始终没有变。海阳人素以看秧歌、演秧歌为生活中一大乐事。多少年来,正月里,每当锣鼓一响,男女老幼便蜂拥而至,争相观看。“没秧歌不叫年”已成为村民们的一句口头禅。

海阳秧歌作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在艺术专家、学者及文化工作者的不断打磨与精心培育下得到了进一步继承、发展和繁荣,成为海阳闻名海内外的一个文化品牌:

1994年,应邀参加第四届“沈阳国际民间舞蹈(秧歌)节”,以浓郁的地方特色、质朴豪放的特点,在数十个国内外强队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大赛最高奖——金玫瑰奖;同年12月,又荣获全国“群星奖”银奖。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月参加了央视“倾注三农”春节文艺晚会,同年8月受邀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前的暖场演出。2015年,以海阳民俗“大秧歌”为切入点的热血抗战传奇电视剧《大秧歌》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热播。

作为一名海阳人,深为海阳秧歌而倍感光荣和自豪。我深信,海阳春节这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时代的到来,会更加璀璨耀眼。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