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张波:给学生一片染满“泥土气”的教育田野 对教师多些尊重 管理机制改革释放办学活力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管理机制改革释放办学活力

□ 潍坊市北海学校 聂淑香

任何一个组织,如果管理层级过多,就容易造成组织效率低下、信息不畅,不利于调动各层级人员的积极性,甚至最终成为工作目标落实的障碍。因此,要提高管理效能,就必须改革管理机制。

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教师每天一起协同备课、上课,需要更多的自主空间和时间作保障,但原有的管理模式难以提供这种保障。这就倒逼学校创新管理机制,调整管理架构,压缩管理层级,减少管理岗位。

学校原有的组织架构是从校长、副校长、中层部门到年级组、教研组,师生的需求往往要经过四五个层级才能传递到最高决策层,这样的结构会生出诸多繁文缛节,也使得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目标难以落地。于是,改革首先从压缩管理层级开始,组建了以校长为中心的校务委员管理团队,共同协商研究学校的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学年工作计划。副校长、校务委员兼任中层部门主任或级部主任,管理人员由原来的34人精简到13人,实现了从一般意义上的扁平管理到级部自主管理。

管理层级压缩后,6个级部是管理运行的主体,5个部室(校长办公室、课程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资源管理中心)与级部的关系定位是服务与指导、监督与评价。级部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如此。在这样的架构下,级部和部门是平行主体,划定职责边界,共同服务于教师,以便让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新管理机制下,校委会团队角色就是更好地为教师、学生服务,同时划清与各级部、中心部门的边界,让各级部自主管理。而全体教职工反复论证形成的工作计划、工作规划、工作流程等,成为校长与各部门、各级部之间管理的 “工作契约”。同时,充分发挥董事会、校委会、家委会、教代会、教师决策团的作用,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

管理人员少了,管理工作用什么策略推进呢?学校实行项目化管理。每个级部建立了自己的项目管理团队,对本级部的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安全等全面负责。各级部、各部室将所有管理项目列出,组织梳理相关项目工作流程,如校长室工作流程、级部内工作流程、学校公共事务工作流程等,杜绝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有教师都有双重职责,既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要履行好学生管理、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所有教师都申报承担项目,负责人根据双向选择,自主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实现学校工作“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项目过程管理中,部室的项目工作人员对部室主任负责,级部的项目工作人员对级部主任负责,学校把所有项目承担及履职情况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

为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我们把目标管理、逆向设计应用于学校质量管理中,使年度工作达成目标清晰化、具体化,并将目标的达成度纳入干部教师的管理考核。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各项工作也有序高效。教育教学管理联动监测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课程发展中心、级部加强学科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督查和指导;学生发展中心、级部联手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过程管理、督查与指导;教师发展中心通过青年夜校、师徒结对、教学研讨、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等方式,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建立了干部主持教育教学问题项目研究机制,干部主动承担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研究初见成效,如幼小衔接项目,搭建了幼小衔接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框架,探究活动与精品课的设计形成体系,衔接教学体制构建在优化配置中得以实现。教法、学法研究平台的建立,发挥了教师研究团队的优势,引领教师诊断教情学情班情,探索标准引领、评价目标前置、逆向设计,研究教学改进及管理策略,推进教学评一致性“三阶”课堂教学策略的建构。而所有这一切,都最终促进了学校管理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