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三孩政策的教育准备与衔接 关于“听名曲”课程的实施与探索 图片新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是如何落地的 信息技术课程中美育的体现及渗透 运用话题与教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理论探索 】

三孩政策的教育准备与衔接

□ 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潍坊市教育局督导室主任 宋炳华

6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生育、养育、教育提出一揽子均衡人口的配套措施。作为“三育”之一的教育要按照中央要求、顺应社会期盼、满足发展需要,抓好贯彻落实。

笔者将中央《决定》对教育的要求归纳为7个方面。

一、政策问题。《决定》提出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同时,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

这就要求教育要以“全面两孩政策调整时间节点”为界清理制定相关政策,之前符合条件的要继续保留相关的入学优惠政策;之后的要将入学招生条件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

二、学位问题。《决定》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

这是解决幼儿无人看管的务实举措。落实这项政策涉及学前教育学制的变化,需要统筹考虑新园规划建设与现有园所改造、全面二孩与三孩错峰入学、城乡学位合理分布、幼小衔接等一系列问题,努力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把好事办好。

三、负担问题。《决定》提出,要平衡家庭和学校教育负担,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家长不愿生育,在教育上面临经济和学业双重负担。平衡家庭和学校教育负担是个新提法,也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调控力量,协调校内、校外两方面资源;推进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推动校外培训转型发展,引导家长预期,挖掘教育潜能,从负担类型、解决途径、救济措施、家校占比等维度提出平衡方案。幼儿园要提高普及普惠率,把过重的家长经济负担降下来。

四、时间问题。《决定》提出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全面开展课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和托管服务,推动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适当延长在园时长或提供托管服务。

学生放学早与父母下班晚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为促进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衔接,推出了平时的课后延时服务和寒暑假工作日托管服务,如开放功能室、组织兴趣社团、参加体育锻炼、开展社会实践。这些行之有效的课外素质教育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五、公平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有效解决“择校热”难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机会公平方面,应完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政策,扩大热点学校多校划片试点,推行学位预警制度,打击学区房炒作行为。在条件公平方面,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之间、校际办学差距。在权益公平方面,要公平对待每名学生,照顾好弱势群体学生。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是引导地方朝着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的方向努力。

六、监管问题。《决定》提出,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培育托育服务等。

可以预见,有政策支持和现实需求,社会上将会涌现出一大批婴幼儿托育照护机构。要想避免这些机构走上“先野蛮生长、再规范治理”的老路,市场监管、卫健、教育等部门应及早介入,从准入标准、从业规范、日常监督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和执法监管。同时,应按照系统思维,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校外托管机构、托育照护机构的统筹治理。

七、评价问题。改进校内教学质量和教育评价,将学生参加课外培训频次、费用等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体系。

将学生参加校外培训频次、费用纳入督导是治标之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是治本之策。标本兼治,疏堵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和人才质量观,营造以品德能力为导向的社会用人导向,才能解决教育评价的根本问题。

做好上述7个方面的工作,既是缓解家庭生育焦虑压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教育有其系统性、周期长、关注高的特点,需要政策、制度、规划、资源、评价统筹协调,需要党委、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