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汲取楷模力量 山东农业大学教师孔令让  情牵麦田 育种育人 高密市冯家庄小学教师单美华 人间至美是无华

第6版:汲取楷模力量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汲取楷模力量
06

山东农业大学教师孔令让 情牵麦田 育种育人

□ 翟荣惠

【颁奖词】他是致力于强农梦的“麦田守望者”。他带领团队奋战在小麦育种一线,为我国小麦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农民富裕富足、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他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培养了更多“一懂两爱”的合格人才。他培育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为农民群众种好地、产好粮、过上好日子保驾护航。

孔令让(中)在科研实验中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孔令让当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并参加了6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他说:“能得到这样一份荣誉,我从心底里感激各级党组织、领导和同事们。作为共产党员、高校教师、小麦科技工作者,我要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培育出更优质的小麦,当好党员标兵!”

孔令让现任农学院院长,兼任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主任、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农艺类副主任、山东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承担本科生、研究生遗传学、植物育种学等课程的授课工作,累计培养博士生18名、硕士生50名,指导本科生230余名。他始终牢记教书是自己的第一工作,育人是自己的第一责任,多次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最美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学生喜爱的十大优秀教师、教学先锋等,获得“中国侨界贡献奖”,所带团队荣获“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干事创业好团队”。

勇攀高峰

1981年,高考成绩十分优异的孔令让在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把山东农学院作为第一选择。1985年,他作为学校唯一的推荐研究生,跟随著名遗传学家丁巨波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师从作物品种资源学家董玉琛院士,之后到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以色列海法大学和美国普度大学学习工作十几年。2008年,他从国外回到母校,同年被遴选为山东省“小麦分子育种学”岗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十几年来,孔令让秉持初心、逐梦前行,带领团队奋战在小麦育种一线,先后选育出200余份高抗、高产、优质小麦种质材料,无偿提供给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

“十年磨一剑”,孔令让带领团队完成了对小麦抗赤霉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及抗病分子机制解析,并培育出抗赤霉病小麦品种。2020年5月,《科学》以封面文章发表了这项重要的学术突破。这是我国小麦领域的首篇《科学》文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同时,该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山东省“2020年十大科技成果”评选中居首位。

成绩的取得靠的是汗水的浇灌,更是一种信念的支撑。孔令让常说:“搞科学研究,身上就是要有那么一股子韧劲,特别是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必胜的信念。”他身上的这股子拼劲也影响和带动着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为争取实验时间,团队成员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每个人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关爱学生

醉心科学研究的同时,孔令让每学期坚持为青年教师、研究生讲党课,面向新生开设“我与院长面对面”论坛,把科技强农的初心“嫁接”到一茬又一茬学生身上,让梦想的种子在他们身上生根。

孔令让坚持每年为本科生上课,享受每堂课上知识与心灵的碰撞。他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欢迎,到课率一直是100%。他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把科学探索精神和身边的思政案例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明方向、勇担当。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他热心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项目获得2020年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银奖。

他从心底里爱学生,把学生当作亲密家人和知心朋友。中秋节,他自己掏钱为一年级学生买月饼。2010届博士研究生张秀丽回忆,自己读研期间的补助金每月总比别人多出近千元,就是因为孔令让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在默默地帮助她。

他关注学生发展,是他们成长的引路人。2018年,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卫舒婷想到美国留学,作为班主任,孔令让积极帮助她联系美国的学校和导师,并与她促膝长谈。他说,自己十年前回国时,生活条件确实不如在美国舒适,但回到自己的国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心里才踏实,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孔令让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让卫舒婷深受触动。她坚定地说:“老师,请放心!将来,我也会和您一样,学成回国,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青年教师王宏伟2019年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时疼痛难忍。但即使晚上回到家趴在地垫上写文章,他也不肯听医生的话卧床休养。他总是说:“孔老师身上颈椎病、肩周炎等各种毛病也很严重,尤其是过敏性鼻炎那么难受,却从来没有耽误过工作。我还年轻,没问题。”今年5月,他被评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奉献社会

今年5月,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孔令让作为科技工作者代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他说:“作为一名农业高校教师,我感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基础研究自主创新,把科研成果转化到农业生产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孔令让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方向,培育的“山农28”“山农38”等多个高产、抗病、抗旱小麦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审定。其中,“山农28”连续多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和省级主导品种,近3年仅在山东省累计推广面积就超过3000万亩,成为山东省第二大、全国第四大推广小麦品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山东省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山东鲁粮集团农业首席科学家、“潍坊市粮食科普大使”等,孔令让长期奋战在小麦生产和脱贫攻坚第一线,率领团队在山东省建立试验示范基地40余处,开展技术培训100余次,培训人员两万余人,实现了科技扶贫与提质增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用实际行动托起科技强农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