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 培育新时代“三有”青年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策略 图片新闻 不忘初心 方成教育 七大要素支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共情探究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理论探索 】

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 培育新时代“三有”青年

□ 聊城市教体局  刘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教育评价改革发布高规格政策文件,提出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培育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青年是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现实需要,更是新时期的时代需求。

时代呼唤以教育评价为抓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时期,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培养民族复兴的志气、迎难而上的骨气和根植人民的底气。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或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办学的指挥棒,决定着办学方向。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模式在实现教育公平、打牢学生基础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其弊端也日益凸显,表现为传统教育评价侧重“一考定终身”。这不仅容易抹杀学生个性,而且不利于教育良性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教育评价的内涵和功能,让教育评价回归“育人”本位,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建立科学而有活力的教育评价机制。

有效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育评价指导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当前,教育评价以自上而下的外部行政性、结果性评价为主,“学业成绩政绩化”“以评代管”是它的显著特点。评价体系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等不良倾向。这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新时期,我国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体工作中应在思想指引、课程建设、评价标准方面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育人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又灵活的评价机制,为教育评价工作创设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发挥好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评价改革各项任务落地。教育评价“评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社会“用什么”,应树立科学评价标准,发挥好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一是从宏观层面制定更具体的实施细则,转变评价导向。从宏观层面指导各阶段学校的分类评价,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极力避免“应试教育”和追求考试政绩现象,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到实处。二是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性作用,以科学评价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注重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性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乡、祖国的认同,以科学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三是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改革评价机制,从网络、实践、课堂、行为等多维度,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考查,形成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多层次的“网络考核、实践考核、课堂考核、行为考核”体系。四是健全评价考核,加强评价督导机制建设。引入第三方对教育评价进行监督和评价,把考核评价作为检验教育评价工作的“校场擂台”,细化并公布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业务指导和评估反馈,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