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李长海:教育,从关注人开始 追求和谐的管理境界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李长海:教育,从关注人开始

□ 廉德忠

校长印 象

李长海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学校办学实践,倡导教师“静下来善待自己,慢下来等待学生”。他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精神追求、成长指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一点一滴里包含着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他想让这所学校处处充盈着暖意,让每个人都受到关注、获得尊重,并且在这种关注和尊重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和发展的快乐。

“工作中,我每天都很愉悦、很舒服,更重要的是觉得在这里有地位、很重要。”说这话时,禹城市齐鲁中学年轻教师窦华吉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在这所学校采访时,记者听到教师们谈得最多的是工作的愉悦和对学校管理方式的认同。

“这就是我所希望的教师应有的状

态。”该校校长李长海说,“人改变了,行动才会改变。”

为了这种改变,从走上齐鲁中学校长岗位的那天起,他一直在努力。

他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改变教育,首先要从关注人开始。

从关注管理方式的改变开始

让教师们内心舒展、愉快工作

办理想的学校,从哪里起步?改变学校,首先应该改变什么?李长海首先把目光落在了“人”身上。

在他看来,教师的改变是学校改变的起点,教师如何对待工作、如何面对学生,甚至生活的状态和内心是否舒展,都会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教育水平。

于是,思考变成行动,对教师的关注也一步步融入学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浸入教师工作和生活的一个个细节里。

“静下来善待自己,慢下来等待学

生。”这是李长海经常对教师们说的一句话。他还特意让人将这句话用大大的字书写在牌子上,立在了教学楼前。他希望每名教师都能够去关注为师者应该关注的那些东西,能够怀揣一颗教育者应有之心,既让自己感到幸福,又让学生感到幸福。

过去,学校评优选模,结果与初衷往往不一致。评选之前,大家心里憋着一股劲,选完后相当多的人心里凉了一大截。教师们都有向上之心,对“优”和“模”很看重。评出“一个优”,凉了“大片心”。大多数教师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势必产生心理落差,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问题催生了改变的行动。

李长海主张,要确立“大多数”在学校的地位和存在感,使他们安心愉悦地工作。

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修改,新的评优选模制度确定了下来。如今,在齐鲁中学,除优质课带有“优”字外,其他校级评优项目只评选3种荣誉:40周岁以下的教师参评“英才教师”,50岁以下的参评“中坚教师”,50岁以上的晋升“功勋教师”。

教师也不用刻意去争,条件的设定很宽泛,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达到。

“‘英才’‘中坚’‘功勋’,这些名称听着就让人舒服。我觉得自己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角’,有自己乐享的舞台。”窦华吉说,“‘英才教师’优先参加外出培训活动,‘中坚教师’可以被聘为学校教师培训专家,而‘功勋教师’则享受弹性考勤、每年一次体检、每年一次外出研学等待遇。这样一来,教师们卸掉的是‘争’的心机,解开的是‘差’的心结,在团队之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家都有了‘人情味儿’。”

该校对教师们的关注不仅体现在工作中,而且延伸到了教师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上。

李长海注意到,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时,他们往往会忽视身体和生理上的不适。他说,这样既不利于身体健康,又不利于生活和工作。他还说,出现这种情形,责任不在教师,是校长没有善待教师。

“健康第一,家庭第二,之后才是工作。”他提醒教师们,“身体健康是工作和生活快乐的基础。”

看到老教师急匆匆地往学校赶,他会关切地说一句:“别急,慢慢走!晚到一会儿没关系。”

“大家都是平凡人,心平气和教好书,不昧良心育好人。说实在的,在浮躁的社会中,我们能这样做就很不平凡。过年了,我送给大家一句话:‘静下来善待自己,慢下来等待学生。’善待自己,因为你是唯一,你是家庭的柱石……”这是2019年春节前夕,李长海给教师们写的一封信里的一段话。

从2018年开始,他每年春节都会给教师们写一封信,用最平实的语言同教师们聊一聊共同经历过的事情和共同关注的事情,通过大家都熟悉的话题引发教师们的共鸣。每当这时,教师们就会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交流中增强共识、增进感情。他的坦诚赢得了教师们的真诚回应,教师们发给他的短信和微信中满是理解、鼓励和赞成。

李长海希望,学校能够关注到每名教师;他更希望,每名教师都能够因为这种关注而感到快乐、有所改变。

持续的关注和关爱引发了教师们内心情感的“发酵”。

心动,自然就有了行动。

一名年轻的女教师贫血,有时会打着点滴给毕业班学生讲课。李长海知道后立即安排了代课教师,让这名女教师安心看病、打针,直到把病治好。今年,这名女教师又接手了毕业班。她说:“我现在精力充沛,更加热爱工作了。”

按照学校规定,今年53岁的语文教师袁红丽本可减少工作量,但由于有些女教师请产假,人手不够,她主动要求承担两个班的语文课。

袁红丽的母亲患有脑血栓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李长海对她特别关照,这让她很是感动。

“李校长善待我们,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有些身体弱、家务多,就实行了弹性考勤,让我们心里感到暖暖的。”袁红丽说,“关键时候,咱不上谁上?将心比心嘛!”

57岁的数学教师李德东每天都早早来到学校,乐呵呵地开始一天的工作,没课时还喜欢找学生谈心,对工作一丝不苟。有人问他:“你怎么这么喜欢待在学校里?”他故作不好意思地说:“学校的水甜,我愿意喝。”

一句俏皮话引来满屋的欢笑。

“这句话背后显现的是齐鲁中学教师对学校、对工作、对学生的爱啊!”说这话时,李长海脸上露出满足和高兴的神情。

“心境好,工作好,才是我们乐意看到的事情。”看到、听到这些后,李长海被深深地感动了。

关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咖啡味阅读”让教师享受“提升”的快乐

书桌上摆着一杯咖啡、一盘坚果。在轻松舒缓的音乐中,教师们读着自己喜欢的书籍,沉浸在“半天读书”的时光中。

如此优雅的读书“味道”,源于李长海对教师们“精神生活”的关注。

“曾几何时,教师们急匆匆地赶路、入校、教课、批改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是脚不着地、身心疲惫。”副校长张益民回忆道。

做校长之前,李长海就做过一项调查:很多教师忙于常规教学工作,很少有人能够坐下来读书,“碎片化”“快餐化”“指尖化”阅读成为大多数人的阅读现状。教师读书的精神需求被繁重的教学工作一点点挤压掉了,有的人甚至忘记了读书之乐。

“教师最应该读书,不读书的教师怎么带领学生读书?”在李长海看来,教师越不读书,就越不容易教好课;越教不好课,就越体会不到教学工作的乐趣。

让教师的生活有书香相伴,让读书使教学变得更有底气,让读书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让读书充盈教师的精神世界,是李长海关注教师读书的考量。

于是,禹城市第一家新华书店校园店在齐鲁中学开业了。

200平方米的书店内,桌椅等设施一应俱全,四壁高高的书架上陈列着1万多册书籍。在书香与咖啡香弥漫的书店里,教师们静静读书的样子成为学校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李长海形象地将教师们到书店里免费喝一杯咖啡、读一会儿书称作“静一静心”。为让教师们有读书的时间,学校特意设立“半天无课日”。以语文学科为例,周一、周二、周三的下午不安排课。这样,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书店读书。

“无任务阅读”让教师们轻松自由地阅读,享受一段闲适的时光。读什么书,读多长时间,完全由教师自己决定。学校不规定阅读书目,不要求写读书笔记,也不检查读书效果。

“可能一年不管事,两年不管事,但三五年后就大不一样了。书读多了,教师的教态、表达方式以及讲课的高度、广度就会不一样,必将对教育和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李长海关注的是教师的未来和发展。

如今,到书店读书成为这所学校的教师特别喜欢做的事。近3年来,多数教师已经读了30多本书,有的已经超过50本。

读书在教师们身上引发的改变在悄悄地发生着。

“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以前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引领。”张益民介绍说,“现在,你能感受到教师因读书而引发的改变,课堂上智慧的火花随时迸发;你能感受到教师身上独特的‘气场’,那种优雅和沉静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你能感受到学校浓郁的‘文化味’,著书立说对教师来说已不再‘高不可攀’,有5名教师还出版了教育专著。”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激活”教师向上向前的内生动力

“我突发奇想给教师常规工作增加的一点色彩,竟然能得到他们的如此认同!”对自己关注教师、改变教师的努力有了成果,李长海很是满足和快乐,“每周的集体备课和每月的集中研课,是学校提升教师授课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但是,再好的活动周而复始,时间久了也有乏味、疲劳之时。于是,在教师们集体备课时,学校会时不时买些水果送到备课室,给他们带来一点儿惊喜,给常规的集体备课加一点儿味道。对此,我们称之为‘水果味集备’。”

“集体备课最精彩之处就是对重点、难点的讨论。当智慧的火花碰撞在一起时,人人皆可使用的一个个‘共案’就形成了。” 初二年级主任刘海涛说,学校的集体备课一般由2—3人主备下一周的课程,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补充。

如此一来,集体备课不再空洞,变得充实而高效。

不仅如此,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课、授课,学校与禹城市麦香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为授课教师颁发麦香园的“山东大馒头”。对此,李长海和教师们称之为“麦香味研课”。研课后,教师们提着大馒头回家。“一人得奖,全家分享”是一种快乐的传递。

李长海认为,教师中绝大多数自带向上向前的内生动力。学校只要关注他们的成长,他们就会回报给学校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而这也是提升教师成长指数的核心所在。

基于这样的认识,他精心打造了教师素质提升系列行动。

行动之一:学科课堂研课,每个月进行一次。同学科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和听课、评课、研课。

行动之二:优质课赛课,每年进行一次。按照预赛、决赛流程,进行同课异构,全体教师参加听、评、研活动。

行动之三:名师引领提升课,每年5月、10月举行。邀请各地省级以上名师到校,根据学校提供的课题讲一节示范课;同时,请两名本校教师各上一节同题课,同课异构。受邀名师与全校同学科教师一起听课,随后进行说课、评课。

“只要你想向上走,学校就给你竖梯子;只要你想向前跑,学校就给你铺路子。”刘海涛说,“很多人羡慕我们学校,是因为我校有良好的教研氛围,背后有人为教师成长进步出主意、想办法。”

学校为9个学科建设了高标准赛课室。每次赛课、听评课都要求教师们真说真评,评出火药味,碰撞出智慧火花。同时,还把讲课教案、听评课记录、课件、活动情况制作成美篇,在校内外发布。

截至目前,齐鲁中学已经邀请13名齐鲁名师来校与本校教师同上一堂课。登上赛课讲台,与名师相互切磋,成为教师们心心念念、倍感荣耀的事情。

目前,该校培养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6名、德州市名师5名、德州市教学能手24名,70余人次获得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今年,青年教师颜娜获得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关注每一名学生

慢下来等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

“慢下来等待学生,是因为学生是在‘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中成长的。他们跌倒是正常的,那么我们就要等他们爬起来。”这是李长海喜欢跟教师们讲的一句话。

慢下来,为的是让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换一种视角看待学生,找到学生成长的支点。

关注每名学生,重视每名学生,是学校的办学追求,也是李长海希望每名教师秉持的教育理念。

教育学生,就要从关注学生开始,尤其是那些“掉队”的学生。

他主张,学校要做“慢教育”,因为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静下心来学会等待,在等待中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并施以不同的教育,让能飞的飞得更高、能跑的跑得更快、能游的游得更好。小草、大树各得其所,才是最美的自然。

于是,该校就有了“特长生培养方案”,有了“小研究生创新学习实验”,有了“信息学兴趣班”,有了“小语种兴趣班”,有了体育与健康课分项目教学,有了各种各样的学生兴趣社团……

以前,初一(2)班学生梁嘉豪不愿意上学,经常请假,家长管不了。后来,班主任程振环了解到,他对电脑感兴趣,还购买了关于编程的书籍自学,就推荐他进了学校的编程班。自此,他再也没有无故请假,学习成绩有了大幅提升。

在齐鲁中学,有一个“特殊”的奖励政策:教师为“掉队”的学生设计、制作个性化激励卡。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只要有进步,卡分积累到一定分数,就可以在“参加一次郊游,吃一顿美餐,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任选一种奖励。

这种特殊“奖励”,对学生而言,是心理的一种暗示,更是一种“向前走”的激励,承载着李长海和教师们对“掉队”学生的殷殷期待。

这种期待很快就变为“惊喜”。

短短一年时间,就有246名学生一步一步“赶”了上来,获得了“奖励”。更多学生因为有了学校的关注,正在努力地改变自己,盼着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奖励”。

初二(17)班学生庞昕博说:“激励卡使我增强了信心和动力,激励我朝着自己制定的目标不断向前。”

2018年中考过后的一天,体育特长生梁浩宇抱着两个西瓜跑进了校长办公室,说:“初三这一年,我受到的表扬比前10年都多。校长,您改变了我的命运,谢谢您!”说着就给了李长海一个大大的“熊抱”。

像他一样,这一年通过音、体、美特长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达22名。

截至目前,全校有1000多名学生在全国和全省信息技术奥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校园足球大赛、篮球大赛、排球大赛中获奖。

对这一切,李长海说他很享受。在他心中,每名教师都愉快地工作,每名学生都快乐地成长和发展,能够办成这样一所学校,就是他身为校长的满足和幸福。(摄影:王俊生 高汝宝)

校长名片

李长海,禹城市齐鲁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第七届山东省督学,山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教科院兼职研究员、访问学者,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校园”“全国文明校园先进校”“国家级校园航空飞行营地”“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教育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

李长海与学生们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