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李长海:教育,从关注人开始 追求和谐的管理境界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管 理纵横】

追求和谐的管理境界

□ 海阳市教体局 由洪晓

有人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和谐。那么,校长如何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牢牢把握和谐这个核心,营造和谐的学校工作环境呢?

和谐来自信任。有些校长对身边的人特别是副职并不怎么信任,怀疑副职拆台、别有用心,时时刻刻防着副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隔阂、矛盾。这种局面下,要想管理好学校是非常困难的。有一名副校长向我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某日,与他一起长大的同学调任他所在乡镇初中的校长。身为副校长的他念及本村、本家、同学,尽职尽责,主动承担起一些责任,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离校时间也很晚,兢兢业业。有一日,他到教研组去,与教师们谈工作、谈教学,被校长看见了。校长很生气,怀疑他与教师们在背后搞鬼,开始疏远他。因此,这名副校长减少了以往的工作热情。离开了信任,学校管理就无和谐可言,管理就会走入死胡同。

和谐来自良好的机制。校长的作用就是努力创造条件和宽松的环境,而不能人为地设置障碍、越俎代庖,更不能嫉贤妒能。有些校长喜欢揽权,学校的大事、小事非得由他点头不可;他不点头,有些工作就得停滞。个别校长还美其名曰“控制力”。久而久之,其他校领导就会变“聪明”,凡事都推给校长,“校长,你说怎么办”成为工作用语。下属不管校长的决策正确与否,只是一味地执行。他们知道,即使做错了也没自己的责任,一切都有校长顶着。其实,对某些工作,校长未必比下属更熟悉、更明白。这样的工作机制下,学校问题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摁下葫芦起来瓢”。

和谐来自公正公平。公正公平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志。有的校长制定考核政策、奖惩条例、晋职条件时,不从总体工作考虑,而顾及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先看这部分人的优势在哪里,再根据他们的优势制定规则。对此,教师或许一时不敢言、不敢怒,但他们不会永远沉默,而会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当一所学校离心离德时,和谐就无从谈起。

和谐来自积极作为。如果一说和谐便一团和气,就会累积隐患。如果以和谐装门面,回避学校中的矛盾与问题,必将适得其反。实现学校和谐,看似是软功夫,实则是硬功夫。不批评教育,不惩罚师德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低下、缺乏敬业精神的教师,学校就没有公平正义;不整顿酒后上课、赌博、向家长索要财物的歪风,学校就不会有良好形象;不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体制,就难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对学校里的矛盾,校长不能漠视,不能和稀泥;越难越要迎头而上,敢于触及矛盾、敢于碰硬。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真正和谐。

学校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应该让师生都能感受到舒适和愉悦,而不是紧张和压抑。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需要校长的智慧、勇气和胸怀。和谐,尽在解决问题中,尽在敢于正视矛盾、善于化解矛盾中。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