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基于小学语文人文主题 “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双减”背景下村小劳动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双减”探索】

“双减”背景下村小劳动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

□ 滕州市东沙河街道中心小学 徐永

2020年7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滕州市东沙河镇撤镇设立东沙河街道。学校也随之进行了布局调整,在合并附近4所小学的基础上,组建东沙河街道中心小学,成为一所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义务教育段学校。

今年以来,为推进劳动教育实施,更好地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学校充分挖掘教师资源,开发了葫芦烙画、太极拳、快乐足球、剪纸、3D打印等26门校本课程,并将劳动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社团课程等引入课堂,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办学特色的劳动教育之路。

一、开辟劳动基地,清晰定位目标

学校在教学楼顶的空闲地带开辟出一块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命名为“开心农场”。“开心农场”分特色葫芦种植基地、沙漠植物培植基地、中草药体验基地、蔬菜果品种植基地、特色养殖基地等。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学校将“开心农场”课程目标定位为“一二三”,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课程总目标;以理论学习和劳动实践两个方面为抓手;以研学、体验和综合拓展三项教育活动为载体。

各学段目标如下。

低年级:认识常见树木、花卉、蔬菜,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对生物的多样性及生物与环境的相关性有初步的了解,能给树木、花草等浇水。

中年级:认识常用的几种农具,会使用简单的小农具,知道当地的农时、季节。学习种植向日葵、沙漠植物、中草药等,学会浇水、除草、消灭害虫,以及当地农林产品的采集、夏收等简单劳动。能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管理花卉和树苗,学会简单的归类知识。

高年级:分小组共同种植养护花卉、葫芦、苗木,初步学习苗木嫁接或扦插的方法等,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并用劳动成果美化自己的环境,进行绿色教育。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适当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知识。

二、健全组织建设,强化课程管理

编写“开心农场”课程资源材料。组织任课教师、部分学生,邀请农业专家进行文献研究、实地调查、观摩学习等,并根据课程目标按学段编写3册课程资源,每学年1册。

强化课程实施项目管理。科学规划校内空闲区域,按班级分配“责任田”,班级内按小组划定区域。课程实施管理由教导处负责,农业专家讲堂由家委会统筹负责,研学课程由各级部负责,课程成果展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和德育处具体负责。负责科室统筹规划,从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落实的评价和效果进行全方位监控。

完善监督检查措施。随时听课、随时测评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检查各班级学生管理、作业作品、教师备课等,将过程性评价纳入相关评价。

三、依托课堂教学,建立劳动课程体系

每周一节课,采取课上授课和校内实践两种形式。课上授课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资源材料,采用知识传授、问题研究、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从理论上引导学生学习农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发现知识、建构知识,认识蔬菜花草苗木并了解其生长的环境条件、种子和播种、定植与管理、收获等种植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了解栽培制度和二十四节气等知识进行“责任田”的种植规划,深入了解分类、营养与保健等知识。校内实践则是实地认识和学习花草苗木蔬菜及其生长的环境条件、种子和播种、定植与管理,同步学习和掌握相关农具以及施肥、除害等劳动知识。我们将学生带到“开心农场”,让学生在自己的“责任田”中进行实践和探究,每名学生亲身体验从整地、施肥、播种、定苗、浇水、松土、病虫害防治到收获的所有种植环节。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每周填写种植日志,通过绘画、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积累材料,记录自己的种植历程。并将植物种植延伸到家庭,鼓励学生尝试在家中空地和阳台上种植蔬菜。

每学期,每个级部都要组织学生到研学基地——滕州市花卉基地体验学习。为此,每个级部均需从组织管理、课程内容、效果评价3个方面制定翔实的研学方案,确保实效。

举办专家讲堂,拓宽课程渠道。每两周一次,采取线上、线下及混合3种形式穿插进行。线上是根据搜集的种植讲座视频课程,按项目类别向学生进行播放;线下则是由家委会根据线上活动安排,邀请当地种植能手、农业指导员、科研人员等,深入班级和班级“责任田”现场讲解和指导;线上、线下混合是指,先看视频或听讲解,然后到现场体验。

开展技能活动,提升综合素养。每学期举行1次课程成果展。学校层面开展“我和开心农场”征文比赛、种植摄影大赛、手抄报评比和农产品博览会(我的小农场规划、农产品展示和劳动技能大赛);班级层面开展农产品大比拼、产品推介会、美食制作、经验交流会以及种植小课题征集活动;家庭层面开展“我的家庭责任田”“我帮家人来种地”和向家人讲种植故事等。

整合课程资源,提供多维平台。课程教学可以与学校其他学科结合,实现课程间的融合。如与语文学科结合,将种植日志的写作和语文的习作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体验性知识;与数学学科结合,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种植问题中来,如播种数量、植物间距、区域规划分配等;与美术学科结合,让学生到农场中写生、绘画和设计主题手抄报等;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将电脑绘画、种植感言心得、幻灯片展示等活动与现代技术结合;与科学学科结合,让学生观察了解植物种子、生长过程和采摘收获技能。

四、打造精品社团,树立劳动意识

烙画非遗社团。我们在劳动实践基地种植了26种不同品种的葫芦,组建了“葫芦烙画”精品社团, 开设了国家级非遗“葫芦烙画文化”课程。该课程以传统文化“烙画葫芦”为核心,在创作中融入彩绘艺术形式,将种植、管理、观察、绘画、烙画等环节融为一体,融“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形成了完整的葫芦课程体系。每周三到周五的第一节课后服务课为“葫芦烙画”社团课,现已吸收校级社团49人。

沙漠植物园社团。以沙漠里的绿植为主,共培育了276种沙漠绿植,不但有熟悉的仙人掌和仙人球,更有一些珍贵的品种,如层云、栾凤玉、米邦塔、龙神木、九尾狐等。师生们在这里研究沙漠绿植的外形、种类、生长习性等,学习绿植的培育、嫁接等技术,一幅幅画、一份份探究报告都留下了学生们学习探究的足迹。

“一鸣舍”社团。这是学校的特色课程。“一鸣舍”共培育珍品信鸽9个品种,47只;珍品鸡11个品种,如宫廷鸡、八宝鸡、帽子鸡、八俊鸡等,共计32只;稀有鹦鹉13个品种,29只。在这里,学生认其品、观其形、听其声,逐渐摸索出鸟类的生活习性,并逐渐掌握鸟儿的孵化技巧。看着一只只从蛋宝宝中孵化出的小鸟,学生们欢呼雀跃,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