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构建让师生更有幸福感的学校教育 “通报”式惩戒不可滥用 学习不能追求立竿见影 让科学评价“驱动”学生的阅读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构建让师生更有幸福感的学校教育

□ 王洪珍 诸城市实验小学校长.

学校教育怎样变革,才能为学生和教师创造更多幸福呢?我校将师生幸福作为学校办学的价值追求,不断变革教育教学管理和课程教学方式,提升学办学质量;基于“幸福教育”的理念,挖掘“幸福教育”内涵,细化“幸福教育”目标,建设“幸福教育”团队,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促使学生快乐地成长,也让教师有了更多获得感。

让“幸福教育”理念成为师生的观念认同

如果说生命的目标是追求并获得幸福,那么教育的意义就是帮助人们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我校的校训是“幸福从努力和负责中来”。这是学校“幸福教育”的哲学表达,也是全校师生思想、行动的自励与共勉。那么,学校教育怎样才能让师生获得更多幸福感呢?这是“幸福教育”的核心问题。学校依据 “如何让师生幸福”这一思路,进一步细化“幸福教育”的内涵,如“实小学子:因为努力,所以幸福”“实小教师:因为专业,所以幸福”“实小教学:因为理解,所以幸福”,使“幸福教育”的理念体现在学校的每项工作中、每个细节里。

学校邀请退休教师、往届毕业生、在岗教师、在校学生和家长讲述“幸福实小的样子”“幸福实小故事”“幸福实小计划”,将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精神调动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促进师生成长和办学质量提高。“幸福教育”的理念逐渐成为师生乃至家长的观念认同和行动引领——老教师用心指导刚入职的教师,家长志愿者在雨雪天护送过马路的孩子,一年级学生也懂得了走过别的班级教室时不喧哗,为的是给同伴留下一份安静……

课程和教学变革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

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自然,理解社会,理解关系,理解变化,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些都是一个人获得幸福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自2018年以来,我们在借鉴先进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理解力主题课程,促进学生学习的变革。学校毗邻扶淇河和河边公园,地处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周边有上千家店铺,课程资源丰富。教师带领学生们走进市场、公园、社区学习,实现了课程学习的生活化、综合化。一年级学生刚入校,学习的第一个主题就是“校园”。学生们带着问题逛校园,参观功能室、校园设施,观看保安防暴演练,帮图书管理员整理书籍,帮保洁员清理厕所……通过主题学习,学生们认识了50个课外词语,读了3本绘本,学习了8首诗歌、2支口风琴曲,创作了4幅校园主题画,还学习了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科学中的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理解了校园的形式和功能,懂得了遵守规则、履行责任。这样的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学习,而且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像这样的课程,学校已经研发了18个主题,涵盖各个年级。学生们通过一个又一个主题的学习,逐步建构起了对社会、自然和个人意义的系统理解,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同时,创新劳动教育模式,研发“百业课程”,请各行各业的家长授课;带领学生走进学校周边的商店,请商家现场授课,让学生学习劳动技术,了解商业模式,体验商业精神,培养劳动观念。

学校把理解和建构意义作为学科的核心要素,将理解力发展作为教学的重要标准,以概念引领的单元整体设计为重点,推进基于标准的教学。理解力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他们仅用1年时间就研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7策略》等书籍,掌握了概念教学、单元整体设计方式,编写了学期课程纲要,设计了12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及核心课时的理解力教案。我主持的“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入选山东省规划办“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概念的理解力教学”获潍坊市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成果奖。

管理制度变革“激活”教师成长动力

我校教师平均年龄47岁,而且85%的是女教师,5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4%,30岁以下的教师仅占6%,教师职称评聘的竞争明显。多年来,教师学期工作量化考核一直使用分档计分:前二分之一的教师为一档,得最高分;后二分之一的教师为二档,得比一档略低一点的同一个分数。职称评聘考核中,前80%的教师业绩得分都是满分,后20%的得分略低一点。这样将原始得分人为地变成档次分,缩小了教师之间的业绩差距,照顾了落后,却委屈了先进,使付出多、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得不到相应回报,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成长动力不足。

如何用制度保障公平,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为深入落实“多劳多得、优教优酬”原则,学校取消了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及职称评聘中人为“封顶”“分档”的规定,工作量、教学成绩、研究成果等均使用个人实际得分,取消了中层以上干部按管理岗位级别计分的做法,实行按个人实际工作量和业绩计分,保护了贡献大、业绩突出教师的权益。教师们认为,积分制评价随时记录、全面计量每分付出,干部与教师按同样的标准评价,干多少活得多少分,而且每个人都可以自愿参加工作量化的考核和统计。这样的制度公平、科学,这样的评价公开、透明,工作起来没有负担,更加开心。

学校建设教师共同体,实行“全部门”“全员”管理,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容易出现的职业倦怠、结构失调、过度竞争等问题,帮助教师提高职业认同,提升综合素养。入职一年的教师王雅慧成功结束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八次磨课,忍不住感慨道:“实小团队真的太好了!这节课,我试讲了7次,教学中心的孙校长、董主任、教研组长和同事们听课7次、指导7次,他们终于把我教会了。”

学校新修订的《教师工作量化办法》规定,教师所在团队的成绩以10%计入个人成绩。学校还建设“实小教师幸福研修学院”,开拓课程资源,将往期课程培训的课件、音视频等放入资源库,供教师自修学习。根据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分类制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由校外专家、本校名师提供课程培训,实行学分制、结业制,要求教师必须修满学分、取得结业证书,让教师在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全校学生的家长群体中,有三分之一的仅有初中或小学学历,多数是个体工商户和工人。他们由于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能力辅导孩子。如何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呢?学校建立了“幸福家长学院”,完善家长培训课程,提高开课质量。一是开设关系沟通课程,争取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和支持;二是开设家教常识课程,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真诚的沟通与有效指导既提升了家长的教育水平,又改善了家校关系。2019年,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达100%。

学生们走进古城公园,了解当地历史文化。

学生在学习木工制作。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