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大范式”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我最近在进行济南地铁与泉水的研究呢!”说这句话时,胡晓农教授的眼里透露出兴奋与喜悦。胡晓农1996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是水资源与环境。回国前,他担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喀斯特研究中心主任,现在是济南大学地下水专业学科带头人。胡晓农介绍说,济南市泉水广布,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济南的地铁建设不够完善,主要是因为泉水的分布没有勘探清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研究解决济南地铁建设的难题。
近年来,济南大学扎根济南,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的重大机遇,制定出台《服务济南强省会战略行动计划》,积极对接重点任务70余项,获批市校融合立项项目9项。其中,胡晓农用自己的“水研究”服务泉城的“水故事”。
该校用“济大特色”和“济大范式”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集群”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济大智慧”和“济大力量”。济南大学潍坊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明旭是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是济南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他带领的教授团队将计划总投资不低于2500万元的“基于FES技术的上肢康复训练系统产业化项目”落户到滨海区海泰产业园,分期开展上肢FES家用基本版、家用可穿戴版及医用版产品的生产,开展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的临床试验及“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可植入性功能性电刺激上肢康复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
学校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凸显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做强优势。立足国家和区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立足学校整体事业发展实际,牢固树立发展信心。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系列决策部署,聚焦、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着力加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科研和人才综合优势,加强与地市、区县开展校地全方位战略合作,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建有产业技术研究院9家,构筑了校地与产业技术研究院之间、校地与校企研究院之间“双循环”运行格局,初步打造了具有“济大特色”和“济大范式”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集群”,为山东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贡献更多的“济大智慧”和“济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