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实施的校本探索 “五育融合”式多元评价实现小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图片新闻 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教改前沿】

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实施的校本探索

□ 周丽萍

东营市海河小学自2012年起开展了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实践研究,迄今已走过10个年头。学校持续、深入的实践与探索,丰富了生命幸福教育理论,构建了生命幸福教育课程体系,开创了“统整课程+小学生命化课堂”的实践路径,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

一、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实施的价值指向

在生命教育和幸福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多年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实施研究较早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生命幸福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实质,认为教育是生命幸福的教育,学校是幸福生命的学校。生命幸福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以“生命”为教育的原点,以“幸福”作为教育的追求,把生命与幸福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幸福需要,完善生命的幸福发展,着眼于教人创造生命的价值并探索生命的意义;它不是某种以生命或幸福为内容的教育,也不是某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想和信念、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行为。

生命幸福教育的“课程化”实施,是有规划、系统性进行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建设,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相结合,以此方式推动课堂教学,激活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的生命力,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中发现,学校以生命幸福教育为核心,优化、整合现有学校课程,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有效统整,通过生命幸福教育的“课程化”实施,让生命幸福教育落地生根,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了实处。

二、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实施的目标愿景

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培育生命幸福学生、生命幸福教师,成就生命幸福学校,用课程营建生命幸福教育生态。具体目标有以下3个。

一是生命幸福学生培养目标:以生为本,在“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价值观引领下,依托生命幸福教育课程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生命幸福教师成长目标:唤醒教师“我要成长”的自我成长意识,增强教师的课程统整意识,推动课程统整研究、课堂教学和课程开发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实施的能力;以“统整”思想与理念引领“专业统整”实践,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三是生命幸福学校发展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发并逐步完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生命幸福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打造生命化课堂,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学校课程过程管理和评价机制,促进学校生命幸福教育文化建设和办学特色的形成,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实施的内容厘定

学校根据小学生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深度整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以生命文化为引领,以幸福教育为特色,从基础型课程、应用型课程和特长型课程3个层次构建了一个完整、科学的小学生命幸福教育课程群。该课程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天性,满足学生生命幸福发展的需求,成为促进学生生命幸福成长的核心载体。

首先,教师基于统整的理念,进行学科内的统整,积极建构学生发展图式,不断接近、实现现实目标与长远目标。开发出“语文统整课程”“数学单元整合课程”“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等一系列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课程,在基础型课程落实中发展学生的基础素质。

其次,在高质高效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系统开发实施了应用型课程,在应用型课程开发实施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课程立足学生特点、学校特色以及教师特长,对包括国家课程在内的三级课程体系进行校本化系统开发与实施,借助一个个选题科学、指向明确、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开发、设计融多学科知识为一体、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研学旅行课程”等一系列多维度的主题性应用型课程资源,系列性立体式地架构起生命幸福课程体系,借助丰富的生命体验活动,通过提供不同的课程供给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同时,在特长型课程开发实施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开发了“剪纸艺术”“小浪花合唱”“扬帆管乐”“动感篮球”“活力足球”“龙威武术”等课程,其中,“剪纸艺术”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美术”的拓展型校本课程。

四、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实施的课堂路径

进行课程统整,打造小学生命化课堂是生命幸福教育课堂的主要实践路径。

首先,学校跨越学科、学段和管理的界限,以生命幸福教育为核心进行课程统整。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统整:基础课程单一学科内的统整,主题性学科学段统整,综合课程与班本课程统整。每个方面的统整都涉及时间、空间和思想的统整,打造学习中心的生命幸福教育课程群。

其次,打造生命化课堂,落实“学为中心”。生命化课堂是以学生的生命幸福发展为教育基点和核心,使学生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生命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着力加强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策略研究及学生学法指导,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海河小学“生命化课堂”品牌。小学生命化课堂采用“提前计划、异质备课,同课异构、展示个性,集智磨课、取长补短,集体备课、示范观摩,提炼建模、推广应用”的实践操作策略。生命化课堂教学关怀生命、关注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每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五、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实施的“学型制”评价

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针对小学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落实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独辟蹊径,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学型制”课程评价体系,即把每名学生按综合表现及学科学习情况划型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型制”评价分为综合评价和学科评价两部分。

综合评价由班主任牵头完成,这一评价内容分为人文底蕴(A)、科学精神(B)、学会学习(C)、健康生活(D)、责任担当(E)、实践创新(F)6项指标。具体操作办法可通过平时观察、知识考查、操作实践、学生座谈、问卷、听取任课教师意见等形式,公正合理地对每名学生进行评价。如果某名学生6项都达到要求,则为“ABCDEF”型;若6项中哪一项是该生的强项,就在那一项上加一“ ”(小皇冠标志);若哪一项目前状况不是很理想,但稍加努力就能达到要求,可在此项上加一“ ”(启明星标志);若哪一项目前状况离要求有一定距离,却有潜力,可在此项上加一“ ”(小弹簧标志),表示该项有弹性,该生有能力提高。

学科评价由任课教师完成,具体操作时依据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通过游园活动的词语乐园、载歌载舞、小小朗诵家、小博士乐园、小小书法家、智慧乐园、能工巧匠、绳舞飞扬、心灵手巧等主题版块,以口试、笔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才艺展示等形式进行考查。

一路走来,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的实施,作为发展学生素质、张扬学生个性的新的课程范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实现了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作者简介: 周丽萍,东营市海河小学语文教师、教科室主任,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齐鲁名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首届山东省十大教育科研名师、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山东省小学语文教学能手,东营市劳动模范、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东营市学科带头人。

参加工作25年来,她潜心育人,用心教书,静心做研究,所带班级被评为“全国红旗中队”。撰写的30余篇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师》《山东教育》《中国教师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参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十几本省编教材、教参;主持或主研的10余项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