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生命幸福教育“课程化”实施的校本探索 “五育融合”式多元评价实现小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图片新闻 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五育融合”式多元评价实现小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 张星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在“和美”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探索实施“五育融合”视野下小学生多元发展性评价,通过机制创新、模块目标引领、五维目标渗透、课堂评价和学生素养评价等项目创新开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一、顶层设计学生素养评价,为学生素养发展全面护航

在学生素养多元发展性评价方案中,学校首先确定评价元素。在养德、启智、健体、怡情和乐行五大模块中,确定各个模块的评价元素,科学合理地反映学生发展情况的素养测评点。例如,在和美启智模块中,语文学科确立了写字、古诗文积累、课外阅读、习作4项学科素养元素。围绕各素养元素,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与解读,挖掘能够反映学科素养点的教材内容,将各素养元素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提炼,最终梳理出各学科、各年级的素养评价考察内容,为准确进行素养测评提供了考察依据。在确立素养评价元素及考察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标要求,制定各素养评价标准,对学生实施等级评价。以和美怡情模块的美术五年级“造型表现”素养为例,绘画内容有《学画抽象画》《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色彩的色相》《色彩的明度》《色彩的对比》《让色彩动起来》《山水画》《花鸟画》等。评价标准为A等级:积极参与活动,课前准备充分,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想象力,画面非常丰富,能够灵活地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自己的作品;B等级:参与活动,课前准备基本充分,运用感知到的色彩、造型等知识加以表现,画面较丰富,等等。

二、日常、每月、期末评价“三结合”,确保评价全面真实

学校在日常评价中,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等,根据学生课堂听讲、发言、参与合作学习及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作出日常评价。日常生活中,学校还特别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将日常行为与红领巾争章融合,每月确定两项争章内容。如9月份为“文明章、礼仪章”,10月份为“读书章、体育章”等,每月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辅导员评价。在每月素养达标中,根据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学情,各学科实行每月一训练目标,每月末侧重不同的素养点进行检测,以动态化原则全方位、立体化评价学生,让学生在层层目标达成过程中获取成长和发展。单项素养测评后,如成绩不理想,学生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申请第二次、第三次素养考级,向着学习目标方向发展。在学期末的综合评定中,学校合理采用多元评价,将平日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反馈纳入平日表现,再与每月的单项素养评价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体现出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将最后的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本学期学科的有效成绩。

三、实施多元多次融合个性评价,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多元评价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评价,改为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将每月一评与学期总评有机整合,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与行为习惯素养。在每月进行的素养检测中,若学生对测试成绩不满意,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可申请第二次或第三次素养考级,最终素养等级取最优成绩,促进了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在融合评价中,实施“一育评多育”“五育融合评价”的方式。例如,在和美启智评价模块,除对学生学科素养进行评价,还渗透了对学生学习品质、学科审美、学科人文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素养的综合发展。在个性评价中,学校为学生搭建了更多综合素养提升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在学生艺术素养中设立了“自我发展水平”指标,学期初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自主选择1—2项发展项目,设定发展目标,如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等。学期末,教师会结合学生选择的发展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自主、个性化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个性成长,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主动、愉悦、多元发展,实现了学校“和美育人、育和美人”的“和美”教育育人目标。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