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第一个月圆之夜 上元夜的花灯 闹元宵 舌尖上的元宵节 记忆深处的元宵节

第8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8

舌尖上的元宵节

□ 王优

在川北乡下,人们习惯把元宵节称作过大年。尽管如此,相较于除夕,乡下的元宵节要冷清得多,节日氛围远不如过年庄重浓厚。但老家的元宵节依然让我回味,那是舌尖上的味道,属于幸福的味道。

彼时,大地回春,泥土从酣眠中慢慢苏醒,小麦、油菜迫不及待地伸展着腰肢,眺望日渐缤纷的人间;豌豆、胡豆鬓边簪花,巧笑欲飞,妩媚至极。春潮涌动,季节催人,春耕的序幕缓缓拉开。在田边地角转上转下的父母,在这天早早收工,回到厨房,拾掇忙碌,为节日奉上虔诚的心意,为新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先揉面做汤圆。用自家种的谷磨的粉,自己调馅自己包,纯手工的制作工艺有别于机械化。母亲要包红糖大汤圆,糯米粉团软硬刚刚好,红糖切得细细的。我们母女俩一边做汤圆一边说些闲话。灶膛里柴火熊熊,铁锅里沸水翻滚,大筛子里一个个胖乎乎、圆溜溜的白汤圆排过去……

汤圆做好后,母亲端出除夕祭祖的提篮。粗瓷大碗里,盛放着煮熟的猪嘴、猪尾。在井盐、酱油、花椒、生姜的相互作用下,在柏桠、柴火、时间和耐心的腌制、熏烤与蒸煮下,浓缩版的年猪早已华丽转身,焦褐色的肌肤紧致油亮,散发出醇厚的浓香,承载着敬天敬地、祈福纳祥的重任和愿望。除夕日、大年初二祭祖之后,它们退至幕后,藏身冰箱,于元宵节再次隆重登场。

肥肉切片,青椒切条,生姜切丝,刚掐回来的蒜苗葱茏嫩绿,拦腰切几刀。柴火烧得铁锅泛红,肉片丢下去,油渍冒出来,香气呼的一声腾起。锅铲一挑,肉片四散开来,边沿微卷,色泽渐变。生姜入列,青椒助兴,蒜苗加入,锦上添花。肥而不腻的肉片,香喷喷的作料,清口吃或者下干饭,美味至极。

猪嘴切片,猪尾剁段,上锅一蒸,油光锃亮,香气扑鼻,只看一眼,便舌底生津……父母年事已高,喜欢吃软糯无骨的猪嘴肉;我们呢,最馋连骨带皮、肥瘦相间、紧致耐啃的猪尾。夹一段猪尾,啃一口,慢慢嚼,肉糯皮韧,越嚼越香。再来一口老白干,哇!肉醇酒烈,味蕾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刺激与满足。

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热腾腾、圆溜溜的红糖大汤圆和糯粑粑、香喷喷的猪嘴猪尾肉。没有烟花爆竹的元宵节成为舌尖上的记忆,终生难忘。

年至上元,高潮渐退,余韵渐弱,人们从节日的欢乐喜庆中慢慢转身,生活复归按部就班的忙碌。但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一直留在心底,永不消失。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