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开卷有益意蕴丰 写法活 在问题中成长 让美好发生 用心灵读书 以博爱育人 珍贵的等待与践诺 以变革创新书写兴宁教育之美 照水红蕖细细香

第8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8
【读书随笔】

用心灵读书 以博爱育人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 邢晓靖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这些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它可以作为一面教人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心存博爱 永不言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学困生却各有不同。面对那些千差万别且生龙活虎的学困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批评他们,罚他们写检讨、扫地,然后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学困生的灵魂,反而会拉大教师与其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告诉每名教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照亮学校的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学困生同优秀生一样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教师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只有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春色。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工作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没有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教师只有在关怀学生的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天都不白费力气,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名学生都是可造之材,只要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学困生。苏霍姆林斯基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他的眼里没有永远的学困生,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都有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从不放弃学困生,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的特点,进而寻找帮助其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改变不了学困生,便埋怨他们,甚至放弃他们。有的教师失去了等待学困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得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怎能帮助学困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助学困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成功与乐趣。

转变角色 学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为什么学生还是没做对?”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

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的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教师绝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需要他们集中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意志力。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教师不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自觉地深入自己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的人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育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学习上存在困难,首先是学生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快乐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困生,教师在帮助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