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开卷有益意蕴丰 写法活 在问题中成长 让美好发生 用心灵读书 以博爱育人 珍贵的等待与践诺 以变革创新书写兴宁教育之美 照水红蕖细细香

第8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8

在问题中成长 让美好发生

——评《学生视野中的小学数学问题研究》

□ 华琴

贲友林名师工作室于2020年12月推出由工作室成员编著的《学生视野中的小学数学问题研究Ⅰ》,今年6月又出版了《学生视野中的小学数学问题研究Ⅱ》。本套书彰显学生视野,聚焦问题研究,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建议,是让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开卷有益的好书。

呈现真实的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的培养,围绕问题展开,首先需要正视学生已有的问题,从解决学生已有的问题开始。

为此,“贲友林名师工作室成员以自己及周边学校学生为对象,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通过向数学教师和不同年级学生发放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广泛搜集问题”。(贲友林语)再通过交流、讨论,最终甄别、遴选出覆盖小学6个年级共120个有价值、有意义、值得研究的问题。

“8可以分成8和0吗?”“0是不是双数啊?”“1.2的小数部分是0.2还是2呢?”“0.28为什么读作‘零点二八’,不读作‘零点二十八’?”“小数乘法竖式为什么要把末位对齐?”“x=1是方程吗?”……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都不陌生。但有些教师已能给学生解惑,还有些则连自身也需指导。于是,翻开本套书,便会在真实可感、自然亲切的心境下,获得这些源于实际的真实问题要如何解决的支持。

提供切实的帮助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搜集学生问题的同时,教师也在不断生成和提出自己的问题。

本学期,我执教校内公开课,选择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按比例分配》一课作为教学内容。在通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后我发现,除课题外,都没有再发现“比例”,更没有发现“按比例分配”。那么,本课的课题为什么定为“按比例分配”呢?为能“以己昭昭,使生昭昭”,我接下来进行了查找与求证。

《学生视野中的小学数学问题研究Ⅰ》“六年级部分”恰好就分析和解决了这个问题。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教师王江在《按比例分配还是按比分配》一文中指出:“‘按比例分配’是过去的习惯用法,说成‘按比例分配’可与后续六年级下册要学习的‘比例’相衔接。”受此启发,实际教学时,我从学生已学的“比”引入,淡化了对“比”和学生尚未学习的“比例”的区别。

不仅《按比例分配还是按比分配》如此,本套书中的每个问题都先是以问题提出,再以问题分析,最后再提出教学建议,使得无论是助自己解决问题或是助他人解决问题,都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操作,从而切实可行。因此,本套书一经推出,意料之中获得了教师们的竞相购买,同时又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获得了学生以及家长的热捧。

引领团队的成长

“独行快,众行远。”“一根筷子被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团队的力量足以改变现状。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倡导形成学习共同体。他指出,21世纪的教师不但要是“教的专家”,而且必须成为“学的专家”。教师间作为专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连带关系被称为“同僚性”。教师群体通过研究构建出“同僚性”的那一刻,也就是学习共同体构建成功的时刻。

本套书聚焦学生视野中的问题,着力于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使工作室成员通过参与问题的搜集,更加关注从学生学习的视角设计教学;使工作室成员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学习和体验到如何做研究的方法,引领工作室成员从“想要做研究”到“能够做研究”,悄然实现专业的发展和提升。本套书也成为引领团队成长、改善教育教学“最后一公里”有益实践的成功范例。

一本书,若实用,能帮助读者解决当下的问题,则能给人贴心的感觉;一本书,若启智,能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则能给人奔跑的力量;此外,一本书,若能似明灯,给予读者精神的指引,则会更加让人爱不释手。本套书正是这样贴心的、让人爱不释手的好书。让我们与本套书一道,在问题中成长,让美好发生吧!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