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离不开德育 “智慧班” “顺天致性”才能体会到育儿的快乐 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 “不知”之“知”方为“知” “国学进班级”越早越好

第6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6
【声 音】

“顺天致性”才能体会到育儿的快乐

□ 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 张学炬

“鸡娃”这个词你熟,但你听说过“鸡娃四件套”吗?这个新名词指的是家有学生的母亲们常在体检中发现患有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部结节、子宫肌瘤等与情绪、压力高度相关的疾病。当家长一旦为了伴学而踏上“二次进化”之旅,甚至“借娃之壳”重启应试生活,多重压力传导下,家庭矛盾不断升级便在所难免。在“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背后,除了“养儿不易”的一声叹息外,还有什么更值得反思与警醒的呢?

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最好的礼物,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本是一件美好的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唯有丢弃功利化的育儿思想,“顺天致性”才能体会到育儿的快乐。

要遵循孩子身心发育的规律,因材施教。这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规律。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然必须遵循、适应这种规律。一方面,家长不能因急于求成而搞“大跃进”,这不管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被反复证明是一种错误、愚蠢的做法。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等不同的学习时期,囿于孩子心智发育的限制,学习内容当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另一方面,不能采用“强摁牛头吃草”的方式进行教育。孩子愿学什么、想学什么,自有其天然的兴趣爱好,虽然可以引导,但不能强制。因此,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需求而盲目地给他们报各种培训班,这样不但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且会湮灭他们探究的火花,弊大于利。

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家庭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因此,家长不能主观武断,更不能肆意而为。给孩子辅导作业是导致不少家长急火攻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孩子不会做或者做不好,不一定是学习不认真导致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智力发育还不十分成熟,对部分学科理解不透彻;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孩子不适应教师快节奏的教育教学方式。家长虽然辅导了,但不一定得法。因此,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家长不能急躁,而要耐心地分析背后的原因,然后标本兼治。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孩子的发展千差万别,不可能是同一个发展模式,也不可能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因此,别人家孩子的“优秀”不能简单地套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孩子这方面不优秀,别的方面可能更出色,没有可比性。父母当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善于扬长避短。

要多方了解孩子,要学会适应他们。教育有法,但又没有统一的方法,贵在得法。这种“得法”说到底就是一个因材施教的问题。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父母不管工作多忙,都应当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主动与学校、教师和他们的同学联系,多方打探,才能对孩子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为做好家庭教育打下良好的根基,不能想当然。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业,无论投入多少都是值得的,但不能跟风、不能攀比,更不能盲目。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