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潍坊:家校社携手筑牢学生心理防线 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 “融助联学创”五力支点提升家长素养 家校共育应有边界意识 图片新闻 以自然为教材以田野为课堂

第6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6

潍坊:家校社携手筑牢学生心理防线

□ 赵云福 毛永佳

核心阅读:

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省教育厅今年将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潍坊市委、市政府将“免费为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今年为民办好的民生实事。潍坊市教育局聚焦学生心理健康,坚持顶层系统设计、靶向精准施策,通过家校社协同联动,积极构建起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防预并举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防护体系。

“我是从哪里来的?”日前,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堂正在开讲。为帮助六年级男生正确对待生理和心理变化,校医蔡港波从一个小问题带入,引来了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妈妈说,是冲话费送的。”“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一个幽默的小互动环节打破了尴尬的气氛,让学生轻松地进入“小小少年,正在成长”这一探索青春密码的讲堂中。与此同时,学校心理教师孙雪冰为女生作了题为“我是女生,自信的女生”的心理报告,深受学生欢迎。

近年来,潍坊市聚焦学生心理健康,坚持顶层系统设计、靶向精准施策,通过家校社协同联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行动,持续加强队伍、阵地、活动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防护体系建设,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积极构建起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防预并举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防护体系。

校内校外协同联动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该市先后成立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研究中心、婴幼儿养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组织机构,明确市级专责科室,健全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宿舍四级工作网络;校校建成学生成长中心(心理辅导室),按照“专业引领、分层实施、典型带动、全面推进”原则,整合学校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生涯教育等育人资源,在原有心理辅导室的基础上优化升级,建设学生成长中心,并出台《潍坊市中小学生成长中心建设规范》,打消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思想顾虑。目前,全市中小学全部建成学生成长中心(心理辅导室)。

工作着力点上,该市坚持先人后事,实施“校校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工程”,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力量和专业教师。2022年,全市新调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672名。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和教师培训体系,专职教师接受培训每年不少于40学时、兼职教师不少于20学时、其他教师不少于10学时,着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市、县两级每年各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不少于10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理论研究和实操能力。

线上线下一体推进

优化学生心理健康公共服务体系

为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全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需求,该市成立了潍坊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建立由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共25人的专业工作队伍,常态化开展个案咨询辅导,通过面询、视频、热线等多种形式为全市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校外心理健康公益咨询辅导,每年为5000余人次提供公益心理咨询辅导。市级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4008860359,县、校整合资源开通1095部心理援助热线,由具备相关心理专业背景和资质的教师为广大学生疏压解困,每天有效疏导学生和家长高频反映的问题300多个。

在线上,该市通过购买服务引进中国首个集“课程、咨询、测评、家校沟通和数据管理”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平台提供专业课程超过5000节,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家长免费开放。其中,咨询版块每日新增问题讨论、专家回复超过6000条。它为全市学生家长搭建了“自助式”“订单式”的智能化学习平台,提供指导服务累计超过15亿人次。

此外,该市还通过“心理健康月”及新生入学、开学、毕业、升学、考试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年170余场“父母大讲堂”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通过悬挂横幅、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向学生家长、社会群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预防干预齐抓共管

夯实中小学生保障服务体系

为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保障,该市打破条条框框,只求对学生成长有益,不讲部门利益,教育部门牵头发起成立潍坊市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为破解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发展难题提供组织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着手建设潍坊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库,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学生心理问题的源头往往在原生家庭。鉴于此,该市强化“治未病”理念,从家庭教育源头抓起,持续深化家校共育。通过校校设立家长学校,开设1年4次8课时普及性家长课程,以及“家庭教育乡村行”“父母大讲堂”“四个一”等针对性课程,编印《护航——从“心”理解孩子》,多途径向家长进行心理健康宣教,实现“原生家庭”正向赋能,从根本上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针对学生心理问题隐蔽性、隐私性强,不易被发现的问题,该市在学校班级设立学生心理委员,在学生宿舍设立心理信息员,发挥朋辈互助优势,动态观察学生的心理发展波动,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借助“早发现”实现“早干预”。同时,积极协同医疗卫生部门畅通转介渠道,落实发现、报告、干预、转介、跟踪“五位一体”心理问题闭环工作机制,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快速反应机制和联动工作机制,提升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危机应对能力,强化底线管理,降低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概率。

为确保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细做实,不打折扣、不走样,该市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对县(市、区)教育综合督导和对县(市、区)教育部门年度工作考核范畴,纳入学科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面向师生和家长开展的心理咨询辅导计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量,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任职资历等待遇,通过定期调度、随机抽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地落实,引导广大教师共同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