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做有温度的执灯者 成功不可复制成长可以复盘 给予孩子平台,让教育有了更大的可能 春光明媚   一位语文老师的深情告白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开卷有益】

做有温度的执灯者

——《陪着孩子,慢慢变优秀》的人生启示

□ 冯春怡

读罢吴贤友的《陪着孩子,慢慢变优秀》一书,一颗温暖的种子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在教育的道路上,吴老师始终不断求索,不仅“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为许多学生“解惑”。我本以为教师是一座灯塔,始终伫立,为学生指引方向。实则不然,教师应是一名执灯者,陪着学生一起行走,既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路,又给予学生以微光。

发现、唤醒、点燃每个生命

吴老师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学业十几载后即使走上社会,仍旧是懵懂的,没有兴趣爱好,没有志向追求,只是一直随大流,并未获得独具个性的人生。这,并不能称为“教育”。所以,吴老师决定跳出“舒适区”,主动申请走进了一所普通中学,接触了一群不太受“瞩目”的学生。在别的教师看来,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能够安安稳稳地度过高中三年,那就很好了,但吴老师在书中写道:“每个生命都应有自己的春天。”是啊,每个人都不应该被动地过上庸常的人生。吴老师把这些学生看作漫步的蜗牛,牵着、指引着、陪伴着他们。除了慢一些,总有一些“蜗牛”坚毅地、毫不退缩地到达了山顶。吴老师带领他们读书、写作,从逼仄的阅读书目到广阔的视野;因材施教,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最重要的是有温度,在每个细节上都在温暖传递着教养与情怀,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

记得书中的学生芸芸,由于家境不好遭到同学刻薄的指责,由于成绩不好而自卑。吴老师给她建议,并不断地鼓励她,让她一步步尝试,让她知耻而后勇;和她的父母沟通,家校一心,让芸芸树立起自信。她的学习热情从萌生到被点燃,主动学、孜孜不倦地学、痴迷地学,最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又考取了北京语言大学的研究生,硕博连读,就此改变了一生的轨迹。看来,教育是能够唤起学生心中沉睡的自信、自尊和潜能的。这不仅关乎成绩,更重要的是,每个生命都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都有自己的潜力。吴老师除了教给学生如何读书,更帮助他们形成博大的胸怀、善良的品质,这些都是完整生命的强大支撑。发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唤醒其内在修养,点燃他们对生命点滴的热情,这才是教育之所在。

先识器而后文艺

语文是充满感情的学科。现代化的课堂,各种教学手段应接不暇,硬件充实,但可能软件不足。吴老师说:“用课堂传递生命的气息。”“每一次上课,都像一次约会。”教师总是被应试的内容困住,反复申述、不厌其烦,却忘了先要教会学生的应该是气量与见识,是对世界及自我的认知,是能够面对人生的强大力量。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但事实是,教师越是滔滔不绝,学生就愈发缺乏内驱力,所以课堂上要传递的应该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边城》带给我们的是温暖与感动,是现实中也不乏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互助,也是有些地方被剥离的淳朴与勤俭。学生应该做到的是保留《边城》的善良美好,改变自身与周围人的淡漠与自私,这才是语文。

一定要学习好才可以吗?一定要选择“铁饭碗”才可以吗?写作文一定要按照考试套路吗?吴老师在书中都坚决地一一说“不”!考试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高考也不是人生的终点,相反,这个时候人生才刚刚开始。一切学习都不是仅仅把“有用”作为目的,而是可以趁着年轻畅谈理想、勇敢一拼。学习的效用更在于当你遇到挫折、陷入泥泞时,给你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不论以后身处哪个行业,都能成为学校的骄傲,也都能够交出自己满意的答卷。

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应该是:如何独立面对以后发生的一切,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授之以渔才是教师的本职。所以,套路能够套出优秀的作品吗?很难。一名不去阅读、不去观察体会的学生,能在作文里流露出真情实感抑或表达出深刻感悟吗?这也不太可能,写作的目的本是表达,但是课堂却让写作变为“苦行”,变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这不是语文。

先识器而后文艺,吴老师本身就是有“锐利”目光的观察者,体味学生的快乐悲伤,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看到校园里的诸多细节,让校园环境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灵,思考课堂上的种种情景,让语文的美更深入人心。这些都化作一篇篇文章给人以陶冶。教育也是如此,应先教学生追求美好、宽容豁达,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足够有主见去追求幸福,足够有责任心去承担未来的使命,再去学习知识,这样的知识是饱满而有意义的,不去功利地学,而是自觉地吸收转化,这是教育之大义。

做一名不被抛弃的教师

读过这本书,我很深刻的感觉是羞愧。自己不够称职,虽不至于照本宣科,但是这么多年,教材在不断改进,我却没有深入跟进,且除了本职学科,其他方面的知识极浅显。

吴老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倡导教师陪着学生一起读,但是如今,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够用,不用再读书了。殊不知,时代日新月异,知识更替的速度极其迅速,人会在不知不觉间被时代抛弃。“做一名不被抛弃的教师”,每名教师都能够成为变革的力量,应该陪着学生慢慢变优秀。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是学生的“活水”,孜孜不倦,这样每朵向前的浪花才能是生动活泼的;要想去推动学生,教师就必须不断向前。这无关乎年龄、职称、荣誉,只在于教师的责任和爱心。所以,教师怎能不读书?且不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更不能是浮躁地阅读,而是真正沉下心,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由读到写,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教师良好的读写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要钻研专业,又要涉猎广泛。一名专业、专长的教师便是学生的标杆,可以引领学生走得轻快。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教育就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教师与学生也是互相成就的整体。教师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份使命。学生或深陷迷茫、或披荆斩棘,不论在何位置,教师都是那盏陪伴引导的灯,不问终点,只向明天,陪着学生们慢慢变得优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