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多彩课后服务赋能教育新生态
“嗒嗒——嗒嗒——”清脆的竹节敲击声回响在巨野县董官屯镇黄庄小学的操场上,10余名学生化身灵巧的雨燕,在开合变换的竹竿阵中翩翩起舞。随着鼓点渐密,身着彩衣的学生或腾跃或旋转,足尖精准点落在竹竿间隙,翻飞的红绸与竹影交织成流动的画卷。这充满韵律感的竹竿舞场景,正是巨野县创新课后延时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巨野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延时服务趣味活动,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色彩,同时也为“双减”政策的落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赋能教育新生态。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巨野县教体局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将竹竿舞、剪纸、泥塑、雕刻、葫芦丝等非遗项目纳入课后服务体系。在黄庄小学的手工教室里,剪纸非遗传承人禚怀超正执剪授课。只见他手腕轻转,剪刀如游龙穿梭,片刻,彩纸便化作绽放的工笔牡丹。“要让青春的活力尽情释放。”该校校长黄占立介绍,学校开发的“延时服务课程链”包括花样篮球、葫芦丝吹奏等系列实践课程,每天的特色延时课时间成为备受学生期待的校园时光。
“我镇各学校在本学期延时服务时间开展了多样化的社团活动,涵盖体育、艺术、文化、科技、劳动等多个领域,学生按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兴致很高。”董官屯学区主任任宪义坦言,“教师在无形中又多出不少工作量。但是看到课后延时服务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普遍欢迎,他们也就越来越有积极性。”
巨野县创新课后延时服务的初衷是给家长提供安心、放心、精心的托管服务,让学生从容成长,不断提升家长和学生的幸福感。在彭泽中学,课后延时服务课程异彩纷呈。学校推出了工笔牡丹、舞龙、围棋、编程、课本剧等十几种社团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其中,工笔牡丹社团是该校的特色项目。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从勾线到分染,再到罩染和提白,每一步都充满了耐心和细致,不仅提升了艺术修养,而且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孩子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爱好,既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又锻炼了能力,找到了自信,发展了特长。”彭泽中学学生家长刘女士对这些活动赞不绝口,认为学校为孩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麒麟镇辖区各学校也积极行动,成立了花样跳绳、声乐、书法、国画等社团。在麒麟镇中心小学,花样跳绳社团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运动的魅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书法社团,学生在一笔一画中感受汉字之美。
“全县各学校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真正实现了‘双减’政策下的素质教育。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规范各类社团活动,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巨野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段红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