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县区的话剧“大”梦想 城乡一体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片新闻 五莲县开展“中国梦·劳动美”  教职工劳动技能竞赛活动 巨野县:多彩课后服务赋能教育新生态 东平县接山镇召开全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训会 诸城市:再现“十万人家尽读书”文化盛景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诸城市:再现“十万人家尽读书”文化盛景

□ 通讯员 郭良 尹海滨

在5月的潍水之滨,晨光熹微中,市图书馆门前已蜿蜒起求知的队列。这样的场景,在诸城市每个周末都会如约而至——求知若渴的学子以晨读开启假日,已成为该市的文化新景。“我们协调图书馆将开放时间提前至7:30,新增两个自习空间,全力保障学生的学习需求。”诸城市教体局局长邱世峰介绍。

“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苏辙曾以这句诗吟咏密州(今诸城),描绘了当时当地崇文尚学的淳厚民风。如今,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以及校园阅读工作扎实开展的时代背景下,诸城这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历史文化名城,将阅读视为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以创新思维和系统谋划,通过家校联动、社会共融以及校内阅读的全域深耕,再现了“十万人家尽读书”的文化盛景。

这一文化盛景的重现,离不开诸城市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市实验小学为有效提升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将其纳入职称评定标准,并设立了“阅读创新奖”,鼓励教师开发特色课程。校长车红介绍:“去年,我校图书馆获评山东省中小学校星级图书馆。今年,我们致力于从‘阅读校园’向‘思维校园’升级,让书香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为优化校园读书环境,诸城市早在2022年就制定了《“书香校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三个一百”的攻坚目标:建成100所示范学校、培育100名阅读导师、打造100个特色项目。为此,诸城市配套实施了12项规范性文件,构建了“行政推动+专业引领+示范带动+考核激励”的四维驱动机制,形成了闭环管理。仅专题培训每年就开展上百场,覆盖教师1.5万人次。

诸城市还创新实施城乡学校“1+N”结对工程,5所城区优质校与30所乡村校(部)结成共同体,通过共读计划、教研共建等措施,彻底打破了优质资源的地域界限。石桥子学校是一所偏远的乡村学校,在实验小学的帮助下将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良好阅读生态的核心,以统编教材为基点,创新构建了“一书四课”教学模型,从“导读激趣”到“读写融合”,形成了完整的学习链条,目前已开发出覆盖小学部到初中部的16个主题课程包。借助智慧教育平台,高新学校近600名学生拥有了专属的“阅读数字画像”,通过大数据分析阅读行为轨迹,实现了从“千人一书”到“千人千书”的个性化阅读。学校利用这些数据向学生精准推荐书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

如今,随着诸城市书香校园建设的深入推进,“书香校园”的边界早已超越了教室围墙。校内,128个校园书屋和2300余个班级图书角编织成了“15分钟阅读圈”;校外,流动书箱每年为偏远乡村输送30万册图书,博物馆、名人馆等场所也摇身一变,成为“第二课堂”,“恐龙文化探秘”研学课程吸引了上万名学生参与。

阅读的种子不仅在学校生根发芽,而且在社区逐渐开花结果。箭口学校别出心裁,适时推出了“阅读银行”积分体系,学生通过积累阅读时长,既可以兑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机会,又能投身图书漂流活动,甚至担任“阅读推广小使者”。桃林学校图书馆向社区居民敞开大门,校园书屋化身“亲子共读驿站”,亲子共读的家庭更加和睦,孩子也纷纷从手机屏幕转向书香世界。

三年耕耘,硕果累累。学生年均阅读量从60万字跃升至300万字,3200余人次在市级以上阅读竞赛中获奖。教师团队同样成长迅速,仅2022年以来,就有53名教师在省教育厅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省级“优课”。

从政策破冰到生态成势,诸城市的实践充分印证了阅读的力量。“阅读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我们正积极探索‘阅读+科技’‘阅读+实践’的深度融合,要让每本书都成为学生走向世界的窗口。”邱世峰表示。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