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强和斑鸠 又到毕业季 春风里的一些诗意 儿童诗四首 五月的风 家有“书香” 童年听书 也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第7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7
【诗·画·评】

五月的风

□ 诗/臧若岚 画/高开明  评/张凯莉

海风解开第一枚纽扣时

青铜的火焰已在广场上盘旋

浪花在青年锁骨间奔跑成铜

呼吸凝满盐粒

结晶成号角吹响潮汐

我们拆下霓虹的秒针

让城市的棱角在黎明潮声里生锈

礁石长出新的指纹

山峦隐入雾中

奔跑的铜在体内发烫

鸥鸟衔来未拆封的日出

而我们的脚步

把每个清晨都拧成

向上的绳结

“五月的风”不仅仅是青岛的地标,更是其精神的图腾。画面采用“S”型构图。前景是虎踞龙盘的山脉和高低错落的房屋,中景为青岛标志性地标“五月的风”,远景是逐渐虚化的远山和建筑。“S”形的海岸线指引着视线向后延伸。

画面将青岛富有特色的景观聚于一体,虚实相生,极具质感。

主色调采用红蓝对比(雕塑与大海),辅以背景建筑暖黄色调调和,既体现了5月的青岛明媚艳丽,又让人感受到那份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诗作意象丰富且独特,是青春、向上、力量的诗意表达。“海风解开第一枚纽扣”“拆下霓虹的秒针”“鸥鸟衔来未拆封的日出”等诗句,比喻新的开始、初生的景象;而“青铜的火焰”“浪花在青年锁骨间奔跑成铜”“拧成向上的绳结”,象征青春勃发、无穷力量,充满奇幻色彩;海风、潮汐、鸥鸟、盐粒等极具青岛意象的选择,凝练而富有张力,营造出富有动感与活力的岛城景象。总体来看,诗作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五月的风”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传递出创新、开拓的意境,表达准确且具有感染力。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