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强和斑鸠 又到毕业季 春风里的一些诗意 儿童诗四首 五月的风 家有“书香” 童年听书 也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第7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7

家有“书香”

□ 崔炳信

那是一段清贫的岁月。那时,我读三年级。

最难忘小伙伴们在我家围炉读书的场景,外边雪花飞舞,屋中央炉火正旺,我们或手捧“小人书”,或手捧童话故事,或手捧厚厚的长篇小说,如饥似渴地读。人多的时候,也会两三个人共读一本书,读得快的看完一页要翻书,读得慢的急忙伸手摁住,急得对方抓耳挠腮。在课外书极度匮乏的年月,可以聚在一块暖暖地读书,那可是孩子们的奢望啊!

因为读书,因为文字,我和妻子走到了一起。后来,我们开了一家小店,还在店里一角设置了“图书吧”。

转眼间,我们的儿子呱呱坠地了。从小家伙牙牙学语开始,我们便给他买来各种婴儿画报、儿歌集、幼儿唐诗等。儿子读小学后,又为他订阅了《少年报》《小学生报》之类,引导他科学地阅读并从中汲取营养。四年级时,儿子的“处女作”在省级报纸上变为铅字,随后在一系列国家级写作比赛中获奖,从而大大激发了他的读书热情。正是通过这种无限量的健康阅读,儿子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兴趣,提升了能力。如今,儿子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在“刷手机”比比皆是的当下,儿子依然对读书情有独钟。

我和妻子自然也没有放弃对文字的“爱恋”,每每外出考察,总忘不了找书店、逛书摊,后来还学会了上网“淘书”。一旦寻得好书,那心情,比中了彩票还兴奋。我总觉得一本好书是有灵气的:它是智慧的源泉,是思想的火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闲暇时,我喜欢窝在沙发里,泡上一杯清茶,翻开一本书,阳光洒在书页上,文字便有了生命,在我眼前跳跃着、诉说着。读到感人处,情不自禁眼眶湿润;读到启迪智慧的篇章,又会心悦诚服连连颔首,许多困扰刹那间释然了,疲惫的心一下子豁然开朗。原来,这个世界很美丽、很可爱。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是低成本、不求人的成长方式。《唐诗三百首》里的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体味到诗人的寂寞与柔情;《论语》言简意赅,教会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从《骆驼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旧时代的沧桑;从《平凡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迎接人生的凄风冷雨……有书相伴,陪我走过青涩岁月,伴我踏上未来的漫漫征途。在墨香四溢的世界里,我会淡定、从容、欣喜地续写与书的不解情缘。岁月静好,书香弥漫,“沉醉不知归路”……

敲着键盘,思绪如美丽的雪花纷纷扬扬,我要用自己的稿费来圆全家的梦——整理出一家三口的“大作”,出一套精美的书。书中,儿子帮老妈画插图,我为儿子的新作作序,妻子给我写评语……

(作者单位:青州市东夏镇苏埠屯中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