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高密市:“润心工程”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要教学生“能说会道” 图片新闻 新泰市福田实验学校:以测评改革撬动阅读素养培育 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在“破界”中深化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

第6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6

新泰市福田实验学校:以测评改革撬动阅读素养培育

□ 常虎

日前,在新泰市福田实验学校的语文课堂上,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进行。

区别于以前埋头于传统的阅读理解题海,八年级学生如今正熟练地使用“阅读思维导图”梳理《苏州园林》的说明逻辑,教师通过测评系统查看全班学生的文本分析数据。这种情景,正是基于该校省级教育教学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启动以来,项目组通过构建科学测评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研发工具等,对语文核心素养落地路径的探索。

该课题研究以福田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为实验基地,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深入分析,梳理出了一套科学、全面的测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阅读能力、阅读基础、阅读情感、阅读效果,涵盖了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各个方面。

“过去,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做试卷,但选择题无法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开放题评分主观性强,教师难以准确诊断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层级。”课题负责人刘君介绍,“传统语文阅读评价长期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痛点。”

面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整本书阅读”“思辨性阅读”等新要求,福田实验学校项目组历时6个月完成文献研究、课标解析和全国36所初中调研,构建起包含4个维度、10个二级指标、44个观测点的测评框架。

“我们特别注意了阅读元认知能力观测,通过记录学生在批注、提问、讨论过程中的思维痕迹,捕捉那些传统考试难以量化的高阶素养。”课题组成员安华伟解释道。

课题组的突破不仅仅在于测评工具创新,更在于形成了“评价—诊断—改进”的闭环系统。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会收到“班级能力矩阵分析”“个性化提升手册”等定制化报告。九年级备课分享了典型案例:通过分析《孔乙己》单元的表现性评价数据,发现56%的学生未能建立“叙事视角与主题表达”的关联。教研组随即调整教学设计,引入“记者采访角色扮演”活动,两周后复测显示,该能力项达标率提升至81%。

课题实施以来,已产生显著的辐射效应。福田实验学校等学校的学生,平均年阅读量从120万字提升至280万字;更值得关注的是,基于测评数据的精准干预,使后30%学生的阅读投入度提升了65%。研发的“阅读素养测评体系”在新泰市16所中学投入使用,累计生成1.2万份学生素养报告。由新泰市教科研中心主办、福田实验学校承办的《新泰市中小学(含高中)学科融合课例观摩研讨会》案例成为新泰市跨学科范本,12位课题组成员成为省、市级骨干教师。课题答辩时,有一名专家评论道:“这套体系的价值在于打破了学科壁垒,将认知科学、教育技术有机融入语文教育,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站在新起点上,新泰市福田实验学校正将研究成果向纵深推进:尝试构建动态成长档案,探索跨学科测评模型,在“科学文献阅读”“数学文本理解”等领域展开迁移研究。

“真正的教育评价改革,应该让每个孩子都看见自己思维生长的轨迹。”基于此,课题组从多维视角观察阅读素养,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是在数字时代守护人文精神的重要实践。

随着课题成果在新泰市多所学校的推广应用,这场始于阅读测评的改革正在重新定义语文教育的价值坐标。在这里,每段文字的理解都是思维进阶的阶梯,每次与经典的对话都在塑造着生命的深度。当测评不再只是冰冷的分数,而成为支持成长的脚手架时,每名学生都能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测评不是终点,而是促进学生深度阅读的支点。”这一研究成果为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其他学校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下一步,福田实验学校将继续深化课题研究,为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