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 融入 深化——浅析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实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我尝试将教学评一体化思想融进去,由此形成了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格局。
一是感知整本书内容,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明确自己教的主要价值是目标引导,也就是说,让学生能够在整本书阅读目标的导向下,依照阅读计划,循序渐进地推动阅读。比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设定思辨探究环节,由此引入整本书阅读目标:梳理主人公精神成长的具体表现,尝试用思维导图来呈现。通过自主思考探究的方式,分析主人公的钢铁精神是如何形成的?能够围绕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探讨自己的感受。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是从学生角度来看,此时要保证他们有良好的阅读规划。也就是说,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兴趣去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去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然后,评价导向下整本书阅读活动。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使用过程性评价手段:将整本书阅读设定为一个大任务,其中包括各种小任务。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同学或者老师的肯定,自然会带着更加浓厚的兴趣投身其中。
二是注重阅读策略使用,选择适合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依照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去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并且找到适合的整本书阅读方法。首先,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要发挥启发学生的作用。教师可以提供对应的阅读支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使其在不断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熟练使用对应的阅读方法。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毛泽东的三步读书法:“阅读—怀疑—提出观点”。其次,从学的角度来看,要保证阅读方法是多样性的,并且能针对不同的文体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比如,在阅读散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细读品读法去进行,确保可以找到情感共鸣的节点;如果是阅读小说,可以鼓励学生使用结构拆解分析的阅读方法来进行,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开端、小说的发展、小说的高潮、小说的结尾等。最后,从评价的角度来看,要关注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研判学生是否掌握了对应的阅读方法,是否完成了对应的阅读任务。
三是关注高阶思维发展,突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主体性。在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期间,教师要保证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不断提升,需要将关注点放在教、学、评3个角度:从教的角度来看,要学会科学设定整本书阅读主题,围绕主题去寻找提升高阶思维的节点,由此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让语文素养的发展进入更加理想的状态。比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设定阅读体验交互环节,结合学生的探讨结果,确定将“钢铁精神”主旨思想作为核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主题。从学的角度来看,要能够将思辨探究活动作为主导。教师可以设定思辨探究环节,学生可以在思辨探究的过程中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确保文化素养达到更加理想的状态。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析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学会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角度来交叉分析;考量一下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自己是如何克服的,与主人公进行对比,由此进入深度思考状态。从评的角度来看,要学会进行内化迁移。比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设定了对应人物评传撰写的任务,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对主人公进行阐述。评价期间需要关注:内容是否与整本书是吻合的,评价用语是不是恰当的、准确的,论述是否展现出良好的逻辑性,等等。
四是总结整本书阅读经验,凸显个性化理解。在整本书阅读与教学评一体化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抓住整本书阅读最后环节这一契机,让学生去总结整本书阅读经验,保证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去探讨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如下细节:从教的角度来看,要想办法进入阅读反思状态。教师要能够去思考,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整本书阅读的目标、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整本书阅读的计划是否有统一的目标。从学的角度来看,要能够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学会站在阅读情境中去思考,并且将对应主题抽离出来,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照,由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文化修养,促进精神成长。从评价的角度来看,在实际总结期间,要推崇个性化表达指标。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整本书阅读总结环节,可以倾听学生不同的见解,对此要保持开放认可的态度,不要总是引导学生朝着一个方向去思考,从而确保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效益得以全面发挥。
(作者单位系商河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