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之美 育人有痕
美育是关乎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它不仅仅是艺术技能的培养,更是人格养成、心灵塑造、生命体验的核心。
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美育的时代使命从未如此清晰而迫切:守护所有生命共在的家园。生生美学是新时代产生的美学形式。它所呼唤的,是重建我们与天地万物血脉相连的“家园感”。这一意识深深植根于中华古老智慧。《周易》以“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揭示了宇宙创生不息的伟力;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恢宏气魄,洞悉了生命一体、万物共生的至高真理;中国艺术追求的“气韵生动”“情景交融”,无不渗透着对宇宙生命律动与万物内在关联的深刻体悟。这种源远流长的“家园意识”,是生生美学最深厚、最富生机的本土文化根基。
生生美学是传播美育理念、营造美育氛围、连接美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山东教育报》“美育”专版,是推动新时代美育工作走深走细走实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我热切期望这一平台能发挥引领方向、涵养心灵、凝聚共识的作用。为此,我提出几点希望。
拓宽视野,彰显价值。超越狭义的艺术教育,充分展现美育在德育、智育、体育、劳育中的融会贯通作用,深刻揭示其对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独特价值。
扎根实践,服务一线。紧密联系山东教育实际,聚焦基层创新。多报道齐鲁大地美育改革的生动实践与感人故事,展示一线教师将美育融入课堂、校园生活、地域文化的智慧结晶。关注学生在美育中的成长,记录那些触动心灵的“美育时刻”。理论探讨要接地气,为基层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搭建桥梁,汇聚力量。在这个交流互鉴的园地里,既要看到专家学者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也要看到校长、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共同探讨美育的困境与出路,分享经验与感悟。
立足传统,面向时代。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美育资源,特别是齐鲁文化的丰厚底蕴,彰显文化自信。关注新时代科技发展、社会变迁为美育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引导读者认识与创造当代生活中的美,体现时代精神。
期待《山东教育报》“美育”专版办出高度、深度与温度,成为滋养万千师生审美情怀的精神家园,为山东乃至全国美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培育美丽心灵,贡献不可或缺的智慧与力量!
曾繁仁,著名美学家,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奠基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文艺学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文学理论》项目首席专家。(王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