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身上有汗、眼中有光、脚下有力” 让暑假成为协同育人的“有为期” 图片新闻 莱州市:创新督学角色 融入学前教育发展浪潮 东阿县:“智慧”食堂守护校园好“食”光 滕州市:“六声教育”构建立德树人美丽图景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德州市通过保障运动时间、提升运动效率、强化体育教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

“身上有汗、眼中有光、脚下有力”

□ 特约通讯员 贾荣耀

下课铃声响起,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校园瞬间变成欢乐的海洋——篮球场上跃动着矫健的身姿,跳房子图案前开展趣味比赛,游戏区传来阵阵欢笑声……这张跃动的“体育拼图”,是德州市推行“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生动注脚。今年,德州市通过推行延长课间时长等一系列举措,让学生真正在阳光下快乐运动起来。

时间从哪里来?每天运动保证2小时——

在此之前,德州市各学校课间活动分为30分钟大课间和10分钟小课间,通常每天有1—2个大课间和若干小课间,加上每周有3—4节体育课,能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时间不低于1.5小时。但仍会遇到学生运动时间和体育课程被挤占的情况。

春季开学后,德州市对小课间时长及体育课频次作出统一要求。以实验小学为例,目前该校小课间延长至15分钟,每周4节体育课。同时,通过压缩自习课时长、延迟5至10分钟放学等,在不影响学生午餐午休的前提下,确保他们每天运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为确保时长,德州市建立了体育课巡课制度,通过市级抽查、县级全覆盖检查、在官网公示中小学体育课课程和监督举报电话等方式,督促学校上好每节体育课。

“学生的锻炼热情更高了,课堂上也更加活跃。”湖滨北路小学校长马瑞娟说,活动时间延长后,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效率更高了。

“刚开始,我还担心这么多孩子一齐涌入操场会不会有安全隐患。看到孩子分年级下楼,体育老师、班主任全程跟随,每个班那有自己的活动区域,我就放心了。”新湖南路小学家委会成员、家长刘女士为学校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点赞。

由小课间撬动的运动热情还不止于此,养成运动习惯的学生还在假期带动父母一起参与运动。“上周末,孩子提出去户外运动。我们一家三口去骑行,呼吸了新鲜空气,感受特别有意义。”家长高女士说。

效果从哪里来?让学生“动起来,能出汗”——

时间延长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并乐在其中。为此,很多学校在创新上下功夫,新湖南路小学改造“角落游戏区”,在地面上画了跳房子等图案,墙柱上贴有跳高墙纸,学生随时随地能“运动打卡”;康博小学购买了毽子、沙包、皮筋等,教师与学生一起玩“老师小时候的游戏”……

武城县第三实验小学建校较早,且位于县城中心位置,面临场地小等问题,市、县教育部门在这类学校推行“微型活动场地”,除把空地、花园等打造成活动场地外,还在教学楼内开辟区域,让学生不下楼也能动起来,让整个校园欢腾起来。

在湖滨北路小学智能运动区,学生正围着AI体育大屏比拼跳绳。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时显示跳绳次数、节奏等数据,如同一名“数字体育教师”在专业指导。

“设备充满了科技感,体育课变得更加有趣了。”学生赵语赫说。今年,德州市部分学校引入AI体育教学系统,通过视觉识别等技术,精准捕捉学生的运动轨迹,实时生成运动报告,建立数字化运动档案;教师可查看各年级、班级、学生的运动数据,生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AI设备能够自动记录分析数据,提高了上课效率。”体育教师侯秀丽介绍,AI推动教学从“经验判断”迈向“数据驱动”,让体育教学更专业、精准,也更具个性化。

德州市还选取部分高中实施体育课选项走班教学,学生根据需求和爱好,自主选择运动项目。“除高一第一学期统一体能必修外,每学期都开展选项报名,学生填报志愿,按志愿分班。”德州二中体育教师陈宗鑫说,“学期运动项目考试合格后,每学期可重新选择。”

“不管是使用AI,还是选课走班,都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能出汗!”德州市教育局体卫艺科高泽宇说。

长效从哪里来?构建体育育人的创新机制——

从今年开始,德州市将中考体育与健康学科总分从30分提高到60分,考试形式也改为“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增加了过程性评价、学生自选体质项目测试和自选运动技能项目测试。

“分值调整基于对发展性评价和健康素养培育的关注,最终目标是让孩子们奠定终身体育意识。”高泽宇介绍,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州市在体育教学、习惯养成、全员参与等方面发力,全方位提升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让体育育人更专业、更精准。

具体实施上,德州市建立了体育教研员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联系点制度,定期到学校说课、送课和听评课,市、县两级教研员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切实提升体育教学成效,让学生更爱体育课。同时,市、县、校三级联动,组织了覆盖全员的体育培训,实时更新局长、校长、教研员和体育教师的理念。

变化的还有作业的数量和形式。德州市教育局统一部署,要求各学校全面压减书面作业数量,增加了体育家庭作业,体育教师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出发,围绕速度、柔韧性、力量、球类练习等几个方面科学安排,做到定期抽检测试、定期交流展示,让体育作业有内容、有强度、有评价、有实效,最终使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

不同于传统的运动会,德州市还增加阳光体测班级联赛,联赛项目设置多,参与人数多,让更多学生在联赛中找到自己的舞台。

为让家长理解支持体育育人,德州市还利用各类媒体开设短视频展播等,让名师名校长畅谈体育育人的重要意义,呼吁全社会关注体育运动。有的学校还组织开展教师、学生全员参加的冬季长跑或春季接力跑活动,让运动成为更多人的习惯。

“下一步,我们将出台更多举措,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享受阳光,让他们‘身上有汗、眼中有光、脚下有力’,每次奔跑、跳跃都积蓄成长的力量。”德州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