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黄山路学校
打造“三条文化线” 勾勒少年君子“育人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源头活水”。近年来,乳山市黄山路学校高度重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的探索实践,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梳理打造了“三条文化线”,勾勒出少年君子“育人图”。
经典文化线:涵养君子品格
该校坚持“三个结合”,大力推进经典阅读,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诵读与讲解相结合、日常与特色相结合,通过创新理念和举办异彩纷呈的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经典穿越历史时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学生“少年君子”品格。
为让学生“浸润式”感受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滋养,但又不额外增加学生的时间和精神负担,学校创新提出了“零负担”经典诵读的理念和目标,即除利用传统文化课和校本课程时间学习经典外,探索开展向课外时间寻思路的“两变换”实践。其中“一变换”是指学校所有的上下课铃声全部换成国学诵读录音;“二变换”是指在教室黑板的左上角,每周书写一首古诗,当上下课的国学铃声结束后,师生集体诵读这首古诗,来代替传统的上下课问候,诵读内容每周更新。一周时间下来,学生皆可熟读成诵。
学校教师还结合实际自主开发了《经典诵读》系列校本资源,从《唐诗宋词元曲》《论语》等篇目中精选内容,进行主题归类式编写。每个级部一个主题,利用晨诵暮读和校本课程时间,举行“诗词猜一猜”“金口才诗词释义”等诵读讲解活动。教师和学生轮流坐庄主持,带领大家了解经典美文背后的时代和人物故事。五年级(8)班学生宋杨已经做了多次小主持人。他说:“我就是在做小主持人的时候被传统文化‘吸粉’的。这样的交流分享,不仅丰富了我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经典的获得感,学校每年在4月举办“读书节”、在10月举办“爱国读书月”,分级部举行校园“传统故事大王比赛”“经典好书推荐会”“成语故事课本剧”等阅读活动,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完善学习经典的评价机制,学校还印制了“素养能力达标等级证书”,将阅读经典、软硬笔书法等作为每个学期的必查内容,并于每年6月和12月开展全校达标活动,完成学期任务的学生可以“积星升级”,达到一定级别的学生可以获得“校园少年君子”荣誉称号。
纸艺文化线:培树工匠精神
我国纸艺文化历史悠久,剪纸、折纸等雅俗共赏的技艺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让每个孩子学会一项纸艺”,是学校的特色文化教育内容。多年来,学校通过成立纸艺社团、开设纸艺综合实践课,教授学生剪纸、折纸、衍纸等,在劳动实践中让学生变得心灵手巧。此举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树其工匠精神。
每年寒假前,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举办的“校园纸艺文化节”按时开幕。在“纸艺文化节”上,师生除了挑选日常精品纸艺作品进行展示外,还会分级部设置主题,开展纸艺文化创编比赛。学校给每个年级分配一个主题,全体学生围绕主题,运用剪纸、折纸、贴纸、撕纸、衍纸等方法来构思设计,完成班级“纸艺看板秀”。此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制作“诗词小书签”“成语小纸碟”“传统小扇子”等,让学生在纸艺文化中享受美、体会美、展现美、创造美。
为使抽象的纸艺文化符号具象化,学校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纸艺文化巧妙融合,实现了学科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在三年级的美术剪纸手工课上,教师穿上汉服进课堂,带领学生进行 “制汉服、知来去”的手工“纸汉服”制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感受独具特色的“东方之美”;四年级数学教师则结合图形知识和数字计算,带领学生制作不同图形的数学台历,在台历中用“数学古题”代替图案,进行具有可操作性、探究性的练习;五年级学生结合语文谜语诗词知识开展了“幸福娃秀灯笼”创意制作大赛,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美术教师还带领学生搜集废旧纸张,按照传统的“切碎—浸泡—贮浆—定型”等工艺,进行纸浆教学和道具制作。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作品《狼牙山》,融红色教育、环保教育、美育和学科学习为一体,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
节日文化线:丰润生命底色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承袭中华美德和优良传统,学校每年都开展“我是中华文化传承人”主题活动。得益于这一活动的开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样的传统节日民谣,学生张口就来;很多学生还会在过节的时候帮着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比如包饺子、做汤圆、包粽子等。
学校还开发了“福娃庆佳节”传统节日校本资源,从节日习俗文化和美食文化角度出发,引领学生过“中国节”、品“中国味”、习“中国礼”。学校结合本地风情民俗开展传统节日主题实践,组织学生春节贴春联、清明节祭扫、端午节挂桃枝、中秋节赏月等,并分节日主题开展美食实践活动。学生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在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深切感受到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和内涵,有助于筑牢他们的精神根基,丰润他们的生命底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基于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传统文化育人工作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作汇报交流;申报的省、市级传统文化课题顺利结题;学校多次获得传统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奖;教师撰写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案例获得省级二等奖、执教的传统文化优质课获得威海市一等奖;学生连续多年在“国学小名士”评选、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舞台剧展演等活动中荣获省、市级奖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好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作用,进一步探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的策略和实践路径,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让每名学生成为兼具家国情怀和优秀品格、勇于担当、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少年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