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把我的课堂故事讲给您听 “小黑手”与“小脸蛋” “偏爱” 图片新闻 我和学生拉钩 “老师,我现在不想读”

第6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6
【岁月留痕】

“小黑手”与“小脸蛋”

□ 崔常英

2014年,我在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中心小学工作。有一天,班主任出差去开会了,作为看班教师的我正在黑板上出题,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哭声。我急忙回头看,只见一名学生的脸上出现了好几道抓痕——被另一名学生抓的。情急之下,我赶快给这两名学生的家长打电话,又调查了一下事情的起因。起因并不复杂——两名学生斗了几句嘴,就动起手来,结果,一名学生就被抓破了脸。为方便叙述,以下我称呼被抓破脸蛋的学生为“小脸蛋”,动手的学生为“小黑手”。“小脸蛋”的妈妈先来到学校,她买来芦荟胶,给孩子抹了抹,就让孩子回去上课了。这位妈妈通情达理,看到我有些惶然不安,还安慰我说:“不要紧,小孩子之间打闹很正常。”

“小脸蛋”的妈妈体谅教师的难处,那么这件事情接下来的处理本应非常简单,无非是请“小黑手”的家长诚恳地道个歉。然而,因为我当时没有处理经验,竟使这件事情又起了波折。当时,“小黑手”的父母还在上班,请不下来假,说下午放学后才能过来。下午放学后,来接“小黑手”的却是奶奶,来接“小脸蛋”的也换成了他的爸爸。

“小脸蛋”的爸爸看到孩子脸上的伤痕,就对“小黑手”说:“以后不能抓人了,这样不是好孩子。”“小黑手”的奶奶听了非常不高兴,就说:“我们就抓了,你想怎么着?你还想抓回来啊?”这句话一出,双方再起纷争,吵了很久。我处于两方之间,多次试图插话调解,却全然无用。最终,两家人不欢而散。

事后,我分析了双方家长的表现:“小脸蛋”的妈妈有同理心,容易沟通;“小脸蛋”的爸爸看到孩子脸上的伤痕,说上那么一句,可以理解;“小黑手”的奶奶看似不可理喻,但是我也明白,在家长心里,孩子都是宝贝,对有的家长来说,孩子犯了错,自己可以打骂,别人却不能说自家孩子不好。我也做了补救,给“小黑手”的妈妈打了一通电话,对她描述了“小脸蛋”的受伤情况,请她务必去一趟“小脸蛋”家,去道个歉。之后,她去道了歉,“小脸蛋”的家长也消了气。在之后的沟通中,我得知,是因为我平日的尽心尽力打动了双方家长,因此他们都说不愿意给我添麻烦,积极配合,才使得事情得以迅速平息。

事后,我对这件事进行了反思。我觉得,学生间难免打闹,因此双方家长不应过于看重这样的突发小事。当然,事情发生后,教师要在安抚好学生的同时,尽快主动与家长沟通,客观陈述事实,帮助家长打消不应有的仇恨乃至报复的心理。要让家长明白并知晓,孩子之间没有仇恨,上午吵完架,下午就又成为好朋友;今天说“以后再也不跟你玩儿了”,明天又一起快乐玩耍。只有真诚相待,家校社的教育合力才会越来越大,大家相互信任,学生的成长环境也越来越好。

在以后10多年的工作中,每当碰到学生之间的打闹事情,我都能做到及时处理,并且从未出现不可收拾的状况,学生之间也特别友爱。

(作者单位系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沙亭小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