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学生拉钩
一天,在给一年级(2)班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就发现有一个名字叫小晨的男生很特别。他那白净的脸上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似乎一转就有一个鬼点子。他像一只小鸟一样“栖息”在凳子上,东瞧瞧、西望望,手舞足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但是,他总能听到我讲课的内容。他很爱举手回答问题,回答得还不错。每当他回答完问题,我就发一张小星星贴纸奖励他。他得到小星星后正襟危坐了几分钟,然后开始“活灵活现”。下课后,他喜欢围着我,说说这、指指那。很多时候,他的调皮掩盖了他的灵气。虽然这样,他仍然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孩子。
我从同事口中了解到:小晨的父母都远在南方打工,他跟着外祖父母生活。老人对他溺爱有加,以致他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别的孩子早已适应了小学生活,知道了上课的规矩,可他依然我行我素,就是不能坐端正了听课。我想:对这样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让他守规矩。既然这样,就一点点儿进行吧!这样一来,我不会失望,学生也能实现目标。
慢慢地,我发现,小晨是个典型的“顺毛驴”,喜欢听好话。一天,我正在上课,他突然发现妈妈正在窗外看着他,就立即离开了教室。课间,我就找他谈心,他蹦跳着跑到我面前,一双大眼睛扑闪着,笑意盎然。我说:“小晨,上课时不跟老师打招呼就出去很不好。老师在讲新课,你跑出去就耽误了听课。以后,你别这样了,好吗?”他很认真地点头。我又说:“你说话要算数!来,拉钩儿,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小晨朝我扮了个鬼脸,笑了。我郑重地伸出右手的小手指,他也伸出小手指;接着,我的大手和他的小手紧紧地钩在一起。然后,小晨把他的大拇指和我的大拇指扣在一起,说:“这是‘盖章’,更牢靠呢!”
上课的时候,小晨还是正襟危坐不到5分钟。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他就能安静一会儿。一天,我在课堂上开展了一场背诵课文竞赛,并且规定背诵得声情并茂的人可以获得一张小星星贴纸。他看到“左邻右舍”都获得了小星星,急得抓耳挠腮,腰杆一挺,坐直了。这次,他端坐了至少5分钟,有进步。我刚想给他发一张贴纸,他却又站起来往外走。我快步走到他面前,低下头,轻轻地说:“你忘了我们拉钩的事儿了?”他的小嘴一张,露出一脸的无辜,说:“忘了!”他挠了几下头,恍然大悟似的说:“我想起来了。”我俯在他耳边,告诉他:“因为你遵守约定了,所以我要发一张小星星贴纸给你。”他兴高采烈地接过小星星,腰杆挺得更直了。我很开心,对他耳提面命的训斥、苦口婆心的教诲都抵不过拉钩这样的“君子之约”。我知道他还会反复,但我想:因为有了爱的传递,我一定会看到他蜕变的模样。
从开学到现在,我看着小晨在慢慢地进步。原来,他是一名缺乏纪律性的学生;现在,他上课时能坐得住,并且能认真听一会儿课了。他的脾气也不像以前那样火暴了,能听进教师的劝导……看着他的点滴进步,幸福感和满足感在我的心里油然而生。
当年,在师范学校读书时,我就喜欢民歌《花儿与少年》。走上三尺讲台后,我又读了梁晓声的散文《花儿与少年》。我特别喜欢文中那个用独特的教育方式感化逃学者的教师。联想到小晨,突然发现他就是一个稚嫩的花骨朵。他的身上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就像花骨朵上有蚜虫。我要做一名辛勤的园丁,帮他除去小虫子,助力他的花朵如期绽放。
(作者单位系商河县郑路镇孙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