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从“试点”到“示范”:诸城市构建校外培训治理新生态 机制推动 教研创新 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图片新闻 东营市:“沉浸式”红色研学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德州市:开展“科技+人防”防溺水巡查 巨野县田桥学区:打造阅读“悦”空间 培养书香“雅”少年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典型案例】

机制推动 教研创新 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高一鸣 邵玉龙

济南高新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思想、文化、理念上做文章,使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识融入每名教育工作者的血液里,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推向深入。近3年,累计投入资金35292万元,在基础建设、教育设施设备上做到统筹安排、城乡一体。同时,扎实推进“县管校聘”、创新教师培养,提升教育文化,促进县域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县管校聘,区域统筹,师资队伍优质均衡

做好“三个转变”。一是转变人员身份,将“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实现“县管”。全区所有教师封存编制,实行全员聘任制管理,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核定各学校教职工员额总量,建立“教师交流中心”,在员额总量内根据学校实际配备教师。二是转变聘用方式,将定向分配变为双向选择,实现“校聘”。学校依据办学理念、工作需要与个人表现自主直聘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再依据学校工作确定所需教职工岗位,教师提交岗位申请,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岗位。落聘者返回“教师交流中心”,等待二次选聘。三是转变用人思维,由单一任命变为多维考察,实现“人岗相适”。对学校领导干部选用强调“人事相宜、事业为上”,以实现优质均衡为目标,每年组织大批干部在区内交流轮岗,并鼓励跨区域交流任职,实现智慧与能力共享。

把好“三个关口”。一是把好“入门关”。新教师招聘试用期结束后,学校将从师德师风、工作态度等多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考察评议,考察合格的正式聘用,考察不合格者不再聘用。二是把牢“选择关”。真正落实学校办学自主、用人自主,由学校按需聘用教师,做到人尽其才。三是把准“退出关”。教师两年未被任何学校聘用的,进行待岗培训,再进行择优选聘;连续两次待岗培训未被学校聘用的,解除劳动合同。

惠及“三个领域”。一是通过“双向选择”,唤醒教师们的“向上意识”,引发其行动自觉,找到自己的职业价值,实现了国家“培养人、成就人”的初心。二是用人自主权的放大,有效调动了学校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学校教职工执行力更强,队伍更加团结。三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了智慧共享以及师资均衡,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盘活了教育资源。

教研创新,强师优策,学科教学均衡优质

“两翼多层”、评价引航,学科均衡特色发展。济南高新区构建起“两翼多层”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针对传统考试课程和非考试课程分类设计,均衡并重、“两翼”齐飞;结合不同课程的特质和目标要求,对考试课程的精准课堂、学业素养、课外拓展三个领域,对非考试课程的学科知识、学科实践、学科发展三层维度进行整体设计、综合实施。“两翼多层”发展性评价让“小学科”的“缺斤短两”现象彻底消失,在保障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实现课程全面开好,成为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引擎。

以赛促练、多措并举,活动引领整体提升。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背景下,持续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做题大赛,每个学科均有30%的高学段试题,让教师树立学段衔接意识;命题大赛,引导教师以全学段的视野来看待教学,以全教育的立场看待学科,为“大单元、大情境”教学赋能;基本功大赛,强化专业意识和基本功素养;新课堂评比,增强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新课堂的设计、新目标的落地能力;讲学考活动,以学考的题例和整卷为切入点,讲命题原则,提升教师对学考的理解力和应对力。

集体备课、三级落实,智慧共享精益求精。以“钉钉子精神”抓集体备课、抓教学落实。校级集体备课,突出随机性和日常化,形成了“人人先备—集体讨论—个性修改”的模式;片级集体备课,实现片区资源共享,解决强校、弱校之间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区级集体备课,解决共性和理论性问题,使全区力量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