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潍坊市奎文区:构建区域艺术教育新生态 这堂思政课“政”青春 巨野县推行“项目式作业” 赋能学生成长 图片新闻 擦亮红色名片 讲好家乡故事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潍坊市奎文区:构建区域艺术教育新生态

□ 通讯员 袁青 刘敏敏

“你们知道吗?水拓画就像在水面上变魔术!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湿拓画’,是一种古老的绘画艺术。创作水拓画时,我们要先在一个大托盘里倒上特制的水,然后把各种颜色的颜料轻轻地滴在水面上。颜料就会像花儿一样在水面上散开,可美啦!如果用画针或画梳在颜料上轻轻勾勒,就会出现这样动感十足的花纹。”在潍坊市奎文区中小学美育体育节·艺术工作坊展评活动中,奎文区乐川街小学学生正绘声绘色地讲解。

这是奎文区艺术教育的生动缩影。艺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更不是对“标准答案”的复刻,而是要为学生搭建一座连接心灵与世界的桥梁。在这里,他们可以用歌声传递情感,用画笔倾诉情绪,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学表达,让艺术成为伴随一生的精神伙伴。

为破解区域艺术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和学生普及培养与拔尖培育难以兼顾等问题,近年来,奎文区通过构建区域教研模型、完善艺术实践活动体系等策略,形成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管理、师生美育活动、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与评价等融会贯通的教育教学推进模式。

多元教研,夯实专业成长沃土

“‘哎呦嗬!哎呦嗬!齐心协力把纤拉!’在唱这一句的时候,气息需要下沉,用浑厚的音色表现低沉有力的号子。同时,大家拉纤绳的动作应保持一致,表现出船夫齐心协力与狂风巨浪抗争的状态……”这是奎文区北苑学校音乐学科的教研片段。为促进艺术教师专业发展,奎文区打造了教师三级教研模式,即校本教研、连片教研、区域教研,分别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制定专业成长规划,围绕教学素养、专业技能、命题能力三大核心维度,开展“5科3维N项”专题教研与培训。通过专家引领、艺术教师工作坊技能交流、名师工作室带动辐射等形式,精准解决教学难题;依托区级教坛新秀、青年教师课堂大赛、百课荟萃千人共享、优质课展评、教学能手评选、基本功大赛等各类赛展平台,开展实操演练与即时反馈,形成“研、训、赛、评”一体化师资培养体系,为其业务精进赋能。

艺术品牌,编织校际联动网络

为推动区域内美育资源共享,奎文区统筹全区37所中小学,以“一校一品”为抓手构建美育课程资源库,扎实落实国家美育工作要求。各学校立足自身师资与校情特点,在国家课程基础上深度融合地域文化,打造出特色鲜明的美育品牌:北苑实验学校的“珐琅彩”课程从潍坊风筝纹样中汲取灵感,巧妙融合数学对称美学与现代设计思维; 中新双语学校的“版画”课程将杨家埠木版年画元素融入教学实践,让本土艺术基因焕发新活力;明德学校的“‘布里生花’蓝染”课程成为传承非遗技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实践基地。

丰富多元的美育课程,为校际深度交流与学习搭建了广阔平台,明确各学校品牌特色定位,形成区域品牌集群合力,提升整体影响力。如今,“辉光日新·大美奎文”美育品牌已成为区域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融合课程,点亮课堂美育光华

奎文区立足全体学生,构建“艺术+”融合课程体系。组建跨学科核心研究团队,进行“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课程设计:横向整合同一年级各学科资源,挖掘艺术与人文、科技、数理等领域的融合点;纵向围绕艺术大单元教学,开发“姊妹艺术融合、人文知识浸润、现代技术赋能、数理文化交融”四大模块课程。打造示范性融合课例,破解教学实践难题。在艺术跨学科的有机融合中,学生从人文、创新、表演等角度获得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例如,潍坊市实验小学在区域课程体系下进行了校本化实施,将汉字教学与绘画有机融合,打造“汉字画”课程,以“汉字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甲骨文这一有趣的象形文字,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德信现代小学依托现有教材文本,整合学科资源,通过戏融课程、戏融课堂、戏融文化三种途径实现戏剧育人目标,打造戏剧育人课程,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艺术展演,构筑师生成长舞台

“我们学校的艺术节太有趣了!不但有丰富的艺术项目班级PK赛,而且有艺术特长生的精英争霸赛。老师在花园中心为我们搭建了‘我是大明星’才艺展示舞台,每个课间,我们都可以上台展示。前几天,我还用萨克斯演奏了一首《天空之城》,收获了不少小粉丝呢!”德润学校学生任怡诺说。

奎文区构建了“校内选拔—区级展评”阶梯式艺术展演体系,精心打造美育体育节,建立规范的展评机制,常态化开展合唱、舞蹈、绘画、书法、服装设计、艺术实践工作坊展评等多个专项艺术展评活动,以此推动各学校组建高水平艺术团,建立梯队训练机制,形成“人人参与、层层选拔”的展评常态,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培育核心素养的广阔平台。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育体育节体现出奎文学子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也展示出孩子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在今年的美育体育节开幕式上,奎文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刘素雁说。

多维评价,校准均衡发展航标

奎文区建立学生、教师协同的立体化评价体系,学生层面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学习成长轨迹;教师层面构建涵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数字化成果的层级评价机制;同时,强化家校联动,将“听一场音乐会、观一部戏剧、赏一次美展”等艺术实践纳入评价指标,推动区域美育均衡发展。

近3年来,区域美育30余项展评活动先后被教育部“微言教育”公众号、《中国教师报》、中国网等30多家媒体追踪报道;“辉光日新·大美奎文”品牌多次在国家、省、市研讨会上作成果推介;1000余名学生相继在省级以上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得奖项。

“自2012年起,奎文区教体局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创新推进美育,针对艺术教学明确提出加强艺术教育特色品牌培育、争创全国创新发展示范区的要求,同时嵌入年度教学‘七好工程’之中,即好课程、好课堂、好质量、好学生、好老师、好校园、好联盟,为区域艺术品牌创建保驾护航。”奎文区教体局局长王玉兴说。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