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潍坊市奎文区:构建区域艺术教育新生态 这堂思政课“政”青春 巨野县推行“项目式作业” 赋能学生成长 图片新闻 擦亮红色名片 讲好家乡故事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这堂思政课“政”青春

—— 日照市岚山区多元化推动思政育人走深走实

□ 通讯员 杨鹏飞

“我方相信,结果是火炬,能温暖后来者的征途。我方相信,奋斗的结果比过程重要!”“当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需要的是风起云涌的过程,而非简单的测量报告结果……所以我方认为,奋斗的过程比结果重要!”

一番辩论结束后,观众席上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日照市岚山区教体系统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也是岚山区创新思政教育路径、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岚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抓手,创新实施教研机制和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通过打造思政“大先生”、育人“大讲堂”、青春“大舞台”,多元化推动思政育人走深走实。

“青年思政微课堂”是岚山区深入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的重要一步。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岚山区通过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完善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完善“老中青”传帮带机制、思政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等,开展“三问三述三评”活动,提升师德修养水平,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成立城乡协作教研组和教师成长共同体,构建“研训赛一体化”培养体系,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建共享。深化“三名”工程、青蓝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青年教师“大练兵”“大比武”,全面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同时,讲好师德故事,传递师德力量。

岚山区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打造实践引入“1”个常规课堂,构建拓展、校外、网络“3”类延伸课堂,创新案例式、探究式、议题式、情境式等“N”种教学方式,撬动思政教学走深走实,走出成效。目前,已打造区级以上思政“金课”26节,评选区级以上思政创新案例200余个。通过创新多样态实践教学方式,举办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打造岚山区第一中学“议题探究式”课堂、明珠路小学“项目化”课堂等,将思政元素融入各学科教学,实现全学科育人。建立起基于“目标统一、内容衔接、教学递进”的一体化实践教学贯融机制,涌现出一大批实践教学典型案例,如巨峰镇中心小学的“以‘茶’和红色教育为引,讲述乡村振兴故事”、岚山头小学的“挖掘海洋文化教育资源,培养有根岚山人”、区教科研中心的“探寻黄河民俗文化”等。

岚山区聚力融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立足“全域思政”理念,整合红色资源、产业基地、文化场馆等社会场景,联系安东卫保卫战遗址、尧王城考古遗址、茶文化博物馆等25处校外实践基地,开发传统文化线、红色教育线、现代化实践线三条教学路线,打造实景还原、角色扮演、AI思政助教等“在场+”沉浸式体验平台,实现全区学校“5公里体验基地、10公里拓展资源、100公里研学路线”梯度布局,形成“一校一基地、一域一主题”的实践育人矩阵,让思政教育可感可触。

岚山区将思政教育与师生日常活动深度融合,紧扣关键时间节点,融入每次志愿行动、每个成长瞬间。区实验中学小学部的“拼图行动”,区实验小学的“阳光教育”品牌,岚山头小学的“拙人渔”文化体验馆,官山小学的“遇见未来”科技馆,黄墩镇中心小学的甲子山战役纪念馆……全区学校通过品牌建设、场馆打造、文化创建等方式,将宏大抽象的价值观融入具象可感的身边故事,把“国之大者”拆解成师生身边的“关键小事”,涌现出岚山区第一中学、巨峰镇初级中学等10所思政育人标杆学校。

同时,岚山区积极搭建青春展示平台,通过举办“诗韵清风·岚廉花开”端午主题诗会、“汇澜”家长学校特殊专场,全区中小学“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红辉新语”宣讲活动等,构建“活动—感悟—行动”闭环育人体系,让师生用心讲述、家长用心倾听、社会用心回应,实现家校双向沟通,让思政教育真正成为有温度、有力量、有共鸣的铸魂工程,筑牢时代新人的培育根基。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