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是个有趣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因素很多,比如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学习能力、教学过程的管理与优化等。在新课改生本课堂的核心理念视域下,学生是最关键的因子,对教学方法与设计起到决定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化思维正在发展中,数学知识纷繁复杂,抽象难懂,让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而丧失学习兴趣。所以,要积极构建数学教学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尝试与创新的舞台。教师需寻本溯源,挖掘与拓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视角,选好角度,巧妙施策,让数学学习因具有无穷韵味而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过程。
多彩导学,“趣”字了得。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速进入积极学习与探究状态,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因此,要想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巧妙设置丰富多彩的导入环节,将学生带入积极有趣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教师首先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多种图形形式。因为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所以他们很快就全身心投入教师精心设置的彩图游戏情境中。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教师给出下一步学习任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这几种图形的特点,并向数学家学习,总结这些图形的特点,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状与大家交流。”对学生来说,这个任务是最基础的,但又具有挑战性。学生兴致高涨,纷纷行动起来。大家在小组内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喜欢的某种图形的特点;有的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描述出几种不同图形的相关属性……课堂学习氛围热烈而浓郁。如此通过多媒体设置游戏情境相机导入新课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让他们的学习更加专注,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提高。
激活思维,“问”字之妙。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同教学单元针对的知识和问题自然是不同的。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思维相对单一,对一些纷繁复杂的数学问题,他们的思维容易陷入困境。此时如果缺少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他们可能无法独立思考,更不可能快速解决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指导点拨就显得格外重要,而教师的这种点拨,往往是借助问题的层层深入展开引导的。教师必须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一些系统性和连贯性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的解析点,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如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这两个数学概念对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他们一时间难以厘清。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巧妙设置问题,借助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自己喜爱的校园有多大吗?你认为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应该用什么单位?你了解故宫吗?你们认为故宫的占地面积应该用什么单位?我国地域广阔,如果让你描述我国的国土面积又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针对学生认知中的阻滞点,教师的问题引导步步深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思考中形成清晰认知。此举让学生顺着教师的问题逐步找到和厘清学习思路,进而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置问题,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这种巧妙的教学指导与点拨,既方便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知,又能让学生的探究触发点得以快速启动,思维得到很好的拓展与延伸,从而为教学过程的展开拓宽了域度。
高效课堂,“练”字生成。学是为了用,应用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数学学科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将讲解与训练相融合,即学用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细致讲解是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坚实基础,教师把知识讲解得越清楚、对学生的点拨越到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有保证。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教师单纯的讲解是无法满足数学教学需求的,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归根结底,数学学习的自主权掌握在学生手中,而学生学会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才是检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所以,教师还需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针对性训练,以达到巩固新知、提升数学能力与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为学习效果提供有力保证。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教师首先采用例题讲述的形式引导学生厘清题意,引导学生找出已知量和所求量,从而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列出算式,完成计算过程。当学生的知识积累完成后,学习自信满满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情,考虑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设计并适时展示多样化练习,切实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这种教学操作中,教师选择训练题时要下足功夫,先进行简单的学情调研,接着设置梯度训练,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需求。因为有与自己能力相契合的练习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主动参与其中,教学实效性也得以最大限度地显现出来。
总之,站在学生的视角,用不一样的有趣姿势开启数学学习之旅,就能引导学生由此步入学习成功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