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邹城市:创新“三位一体”实践路径 打造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样板县 德州市:全员参与,培育学生良好心态 图片新闻 成武县与山东体育学院联合举办“暑假最后一课” 平阴籍大学生在“返家乡”中培育“爱家乡”情怀 高密市:发现校园里的思政育人“宝藏”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德州市:全员参与,培育学生良好心态

□ 特约通讯员 贾荣耀 通讯员 张娜 李艺

“孩子的行为习惯、情绪密码,藏在家庭的日常里。通过家访能发现许多课堂上看不到的情绪信号。”近日,德州市第四中学小学部教师冯立民在暑期家访手记中这样写道。这是德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行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德州市通过创新构建“机制筑基—专业赋能—全员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织密心理健康防护网

高考前夕,在德州市第一中学的“心灵氧吧”心理辅导室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玉真正在指导学生通过沙盘游戏释放备考压力。“这片‘森林’象征集体力量,‘小径’则代表成长路径,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并非孤军奋战。”高玉真说。

德州市通过打造全域学生心理健康联动体系,构建起“市—县—校”纵向联动、“家—校—社—医—网”横向延伸、部门协作议事的集成工作体系。成立德州市学生发展服务中心,设立12个县级心理发展服务中心,依托学校、社区等建成1100余个心理辅导室,形成“1+12+N”心理健康服务矩阵。

陵城区通过“青松平台”定期为学生做心理评估,从学习压力、情绪状态、人际关系等维度建立心理档案。通过数据分析、绘画筛查、心理访谈等方式,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测评不仅是一次心理‘体检’,而且能让我们看见每个孩子的独特成长轨迹。”陵城区实验小学校长崔鹏飞说。

德州市还成立了“守护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设置1个市级总站、12个县级分站和12个校级站点。

建立心理专业师资队伍

“我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保障和专业化发展,全市中小学均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德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海蓉介绍,该市成立了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市级抓种子、县级抓骨干、学校抓全员”的教师发展培养框架。以教育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启动建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联盟,加强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涌现出“积极心理干预课程”“手机公约”等特色课题项目。同时,编撰形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用实境化启迪提升教师的实操能力。

“每颗星星都有闪耀的权利,每个孩子都有绽放的可能。从踏入兴隆镇中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走进了一个充满爱的港湾。”在德州市第二届“启心”研讨交流培训活动中,临邑县兴隆镇中学教师刘清梅以《春雨润心·乡土筑梦》为题,分享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经验。

德州市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纳入教师培训计划,把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纳入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方面,采用案例培训、优质课评比等方法,形成了从管理团队到一线教师全员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格局。

将心理纳入常规课程体系

在武城县状元小学的“泥土中的心灵花园”泥塑课堂上,学生正用彩泥塑造“带刺的愤怒流星锤”,把焦虑塑为“长满眼睛的云朵”,通过艺术创作释放情绪;武城县第四实验小学设立“能量流动站”,学生绘制“情绪蛋糕”并记录班级“情绪晴雨表”,学会接纳与管理情绪。在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每周的“心灵工作坊”里,学生用色彩、戏剧和剪纸诉说心事,通过沙盘世界的无声对话、心理剧的角色共鸣,让情绪在创作中沉淀升华。

德州市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课程体系,研发特色课程,打造出艺术疗愈、绘本课程、心理剧、心理游园会等20门课程。创新“心理+”育人模式,探索“心理+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模式,组织开展成长仪式、心理辩论等课堂活动,“五育”融合,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将心理健康教育转化为生动可感的成长体验。

家校社协力护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你愿不愿意听孩子的‘废话’?你能听懂孩子的话吗?怎么说孩子会听你的?”一连串的问题,让现场观众陷入思考。在德州市第一届中小学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年会上,心理专家苗健通过生动丰富的案例,从专业角度分析当前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引导教师关注自己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德州市拓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与途径,打造“德·爱万家”品牌。中小学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以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为支点,畅通家校对话通道,与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平原县成立5个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为未成年人观护中心量身打造心理健康课和家庭教育指导课;庆云县定期举办“云城沐心”读书会,开展“睡前故事365”等家校活动;齐河县组建“全员心育”专家讲师团,采用线下讲座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系列活动,并推出“齐心课堂”系列微课,在线给家长支招答疑。

德州市还建立起“学校、社区向辅导室(站)”“辅导室(站)向心理中心”“心理中心向心理机构”“心理机构向医院”转介的四级绿色通道,学校、社会多向发力,积极探索“宣传教育—预警监测—咨询解惑—干预治疗”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闭环服务模式。开通心理健康热线18条,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成长的困惑,服务家长学生5万余人次。

“我们将构建更完善的体制机制,组建更专业的队伍,统筹全社会资源,为青少年筑牢心理健康防线,全力护航全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德州市教育局局长王吉峰说。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