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滨州市滨城区第六中学:构建“六维”教研生态  激发教师成长新活力 “根”育未来 “课”润成长——昌乐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根”文化实践探索 图片新闻 “研”途皆美好 “学”中悟成长 山东师大附小用脚步丈量“大写的思政课” 莒县峤山镇中心初中:五措并举,让德育的种子生根发芽 莒县峤山镇中心初中:五措并举,让德育的种子生根发芽 乳山市徐家镇中心学校:创新教育举措 培育时代新人 临沂银雀山小学:三维督导闭环 为教学精准提质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根”育未来 “课”润成长——昌乐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根”文化实践探索

□ 通讯员 吴寿富 吕佳政 崔梦蕊

走进昌乐县第二实验小学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有篆书“根”字的文化石雕;向里走,一件件学生作品“闯”入视野。从美术画作到精美绳编,从各式乐器到琳琅蔬果,丰富的色彩和精巧的技艺无不彰显着学生极高的艺术修养,体现着学校在拓宽素质教育维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上所作出的努力。

近年来,该校牢牢抓住校本课程建设的契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深度融合,构建了以“根”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与课程体系。学校“根”课程包含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七大类,整个课程体系是动态的,随着学生需求的不断增加进行调整和补充,通过各类资源的整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素质教育发展路径。

“根”铸魂,以“根”赋能。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校打破传统分科课程局限,将品德养成、文化传承、素养提升作为三大支柱,形成“三维九类”课程群,建立“品德筑根、文化培根、素养润根”三维课程架构:一是品德筑根课程群,通过“正品课程”与“正行课程”并行,将“四史”教育、行为习惯养成融入日常教学;二是文化培根课程群,以诵读、写字、节庆三大课程为载体,让学生在经典传承中筑牢文化根基;三是素养润根课程群,涵盖艺术、体育、科技、劳动等多元领域,努力实现“一人一特长”的培养目标。

例如,正行课程以“每周一项目”为抓手,从规范课桌抽屉整理、物品摆放入手,到强化课堂口令、课前准备等学习常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诵读课程,制定《年级诵读配档表》,将《论语》《弟子规》等经典融入晨读、午诵,每月开展“诵读闯关”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节庆课程,将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升级为课程体系,让学生“人人能登台,个个都精彩”;乐器课程,实行“必修+选修”,分年级开设陶笛、葫芦丝必修课,跨年级开设二胡等选修课,实现“一人一乐器,一生一特长”;劳动课程,利用学校“开心农场”,让学生在春种、夏管、秋收、冬藏中品味收获的快乐。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设计了选修课程,每周二、周五下午全员选修,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跨年级选课走班。目前,学校已开设艺术学科类、科技创新类、体育学科类、文化学科类等近百种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并引进校外优秀师资,让学生近距离和文艺大家面对面,接受专业指导。

中国鼓、古筝、舞蹈、曳步舞、情景剧、合唱、朗诵……在“庆六一”校园艺术节现场,学生带着自己的“十八般武艺”纷纷亮相。台下,家长、教师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宝贝”在舞台上展现自我、挥洒汗水。

素养润根基,课程促发展。昌乐县第二实验小学获评全国幸福教育联盟基地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并吸引了10余个省内外考察团到校交流。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