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阅读体系新样态,整体推进阅读工程系统化运行机制,推动三级阅读一体化共同体升级再造,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素养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校长导读:打造一体化阅读新格局
高点定位,力促阅读工程有效实施。莱山区教体局将“书香校园”建设作为“校长工程”,由学校“一把手”亲自抓。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阅读工程领导小组,倡导“全员阅读、全科阅读、全程阅读、全面阅读”的系统化“大阅读”理念,在学校层面有序实施阅读工程,开发特色阅读课程,确保系统化大阅读工程走深走实。
联盟互动,推动片区校阅读共进。一是组建片区阅读联盟。依托区“三三”教研体系,以相近街道为片区,以中心学校为龙头,组建7个阅读联盟。让片区内的中心学校与弱势学校横向联合,进行阅读资源共享和智慧众筹,实现区域内“书香校园”同步建设、同质发展。二是定期组织校长读书分享会。共同研读教育管理、教育理念更新等方面的经典著作。校长在读书会上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个人理解以及阐释学校发展的新理念。
校长领航,引领学校大阅读整体推进。一是“校长赠书”作为规定动作。每学期,各校校长都会在了解教师需求的基础上向教研组荐书、赠书,附上赠书寄语并参与教师阅读活动。二是校长阅读作为示范引领。由校长开设阅读讲座,将自己从阅读中汲取的教育智慧传递给教师,带领师生诵读经典美文,博览群书,成为善读书、乐读书、会读书的领航人。
教研员助读:构建专业化阅读新体系
阅读赋能,深耕教研阅读引领。深化教研员队伍大阅读建设,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研员广泛阅读、深入研究,为学科教学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撑。一是制订教研员专业阅读提升计划。制定教研员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坚持“七个一” 要求,通过共读和自读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教研员的阅读素养升级。二是立足实践将阅读融入主题教研活动中。各学科教研员秉持“知为先、用为上”的理念,坚持将大阅读与学科教研相结合,引导教师带着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去读,带着课堂上的困惑、痛点去读,将阅读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读到的思想、观点、策略、方法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推动课堂教学深度变革。
专项指导,推进大阅读课程研究。莱山区教体局阅读工程实施4年多来,已经从以语文学科阅读为主逐步转向全学科覆盖、全方位阅读、全阅读课程推进。一是以语文学科为引领。从专题和课型两个角度入手,重点关注古诗词、整本书阅读。中学段重点进行单元导读、精读引领、群文阅读、略读实践、读写联动等课型的探讨。小学段重点进行精读赏析、读写结合、以文带文、群文阅读等课型研究,以策略指导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二是全学科大阅读推进。数学学科利用《数学文化读本》开展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教学研讨,了解数学家们的原始创新思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英语学科构建补充性、拓展性、整合性、开放性等4个系列不同领域的单元主题阅读课程,实现从“书本阅读”走向“生活阅读”、从“引领阅读”到“自我阅读”。
教师共读:锻造长效化阅读新效能
榜样引领,发挥名师阅读辐射效应。莱山区依托省、市、区级“三名”名师工程人选,组建区级名师阅读工作坊20余个,区教体局每学期拨付专项经费为工作坊成员购置专业书籍。定期开展荐书、领读活动,将阅读量作为考核的必要内容。工作坊成员采用“专业带读+团队共读”的方式,坚持每天读书打卡,每月分享读书收获,每学期共读一本书。并创新性地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分享彼此的阅读收获和体会。
强基固本,筑牢专业阅读发展基石。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拥有的知识和他教给学生的知识的比例,最初也许是10:1,到10—20年教龄的时候,就需要是20:1,30:1,50:1,这个比例当然是越大越好。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莱山区将大阅读根植于每名教师心中,从不同维度引领教师共读、共学、共成长。
一是学科教研组共读。首先由教师进行独立阅读,做好读书笔记,记录阅读感悟与思考。之后,各学科组在固定时间组织共读,围绕重点内容,结合教学实践,分享读书心得,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共赢。二是班主任共读。通过选择心理学、教育学、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书籍,为班主任提供教育理论支撑。三是联盟校共读。联盟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定期开展“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阅读交流活动,既读专业之书,感受字字珠玑赋予个人专业成长的力量,又读“无用”之书,丰盈成长体验,让阅读丰盈教师的再成长。
晨诵暮读,阅读助力成长。一是实施全方位阅读。秉持“晨诵暮读”育人理念,落实每周一节阅读课,小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初中生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40分钟。把阅读与“三段式”课后延时服务有机结合,开辟专门的自主阅读时间,让阅读拼接学生的碎片时间。二是全场域融通,让阅读链接学生空间。要求学校阅读场域做到“五有”:每所学校有校内图书馆、阅览室,有丰富的藏书供学生阅读;每层楼有读书廊,放置适合本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籍;每间教室有读书角,方便学生课间随时取阅;每个书包里有1—2本课外书;每天有阅读作业。充分利用学校走廊书吧、班级图书角等阅读场域,让阅读触手可及。三是全学科覆盖,让阅读融汇学生素养。突破学科壁垒,由各学科共同甄选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建立全学科阅读书籍库,按照跟随课本、跟随课标、跟随兴趣去读书的“三跟随”原则,引导学生从“学会阅读”走向“通过阅读学会学习”。“三全”机制丰富阅读途径,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阅读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灵性”。莱山区打造大阅读体系化工程新样态,让阅读真正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内生力量。
(作者单位系烟台市莱山区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