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乳山口镇中心学校:深耕劳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
本报讯 近日,乳山市乳山口镇中心学校的 “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 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学生忙着采收白菜、萝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是该校深耕劳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学校以“培养劳动技能、涵养劳动精神”为目标,构建“课程+实践+评价”三维劳动教育体系,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立足校情学情,开发了分层递进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低年级开设 “生活小能手” 课程,通过整理书包、系鞋带、叠衣物等基础劳动训练,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中年级推出“校园小主人”课程,涵盖教室保洁、绿植养护、图书整理等内容;高年级则打造“社会实践家”课程,结合乳山沿海特色,开展海产品加工、果蔬种植、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此外,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在语文课堂上撰写劳动感悟,在数学课堂上计算种植成本,在科学课堂上探究植物生长规律,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标。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平台,学校整合资源打造了多元化劳动实践阵地。在校内,建成 “责任田”劳动基地,并划分给各班级自主管理,学生从翻土、播种到施肥、收获,全程参与;设立 “红领巾厨房”,每周开展烹饪实践课,学生学会了包饺子、炒家常菜等技能。学校还与周边农场、企业、社区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开展农耕体验、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活动。今年秋季,学校开展了 “劳动技能大赛”系列活动,内容涵盖叠被子、钉纽扣、蔬果雕刻、农具使用等项目,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以前,孩子连袜子都不会洗;现在,不仅能主动分担家务,还经常给我们讲种植知识,变化太大了!” 四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感慨道。为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建立了 “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机制,通过发放 “家庭劳动清单”、开展“劳动之星”评选、邀请家长志愿者进校园指导等方式,引导家长重视劳动教育。同时,学校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劳动参与度、技能掌握情况、劳动成果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劳动素养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
学校分管劳动教育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实践渠道、健全评价机制,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帮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成长、成就梦想。(孙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