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用专业成长为教师赋能——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纪实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乳山市乳山口镇中心学校:深耕劳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 寿光市文家中学:“党建+”催绽“民族团结之花”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创新国防教育模式结硕果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以赛为媒讲好东方饮食故事 莒县碁山二小开展家长课程授课活动 莒南县洙边镇中心小学举办“花开沂蒙红石榴,团结精神永传承”主题活动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寿光市文家中学:“党建+”催绽“民族团结之花”

本报讯 寿光市文家中学位于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附近,生源覆盖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包含7个民族共43名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学生构成的多样性。近年来,该校狠抓“党建+”,让“民族团结之花”争奇斗艳,获得“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党建+文化”,增加民族团结的“温度”。学校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开展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抓手,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文·家”教育体系。利用宣传栏、电子屏、主题班会等渠道,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使“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思想在师生心中深深扎根。成立由校长领衔,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级部主任及班主任组成的领导小组,确保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全员参与、责任到人。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将“筑基”工程融入教育全过程,融入德智体美劳全方面育人,形成家校全员育人、全环境育人的工作格局。

“党建+活动”,增加民族团结“热度”。学校开展“童心向党”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学第一课”、实践作业、绘制民族团结手抄报等形式,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民族团结一家亲·爱我中华心连心”演讲、民族文化节等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精心打造以“文德天下·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红色教育长廊,融入“三圣文化”、红色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元素,让“文德天下”“家国情怀”在师生心中扎根。在校园、教室里悬挂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的宣传板,凝聚各民族师生的“共同体理念”。

“党建+课堂”,增加民族教育“浓度”。学校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三进”活动,不断增加教育“浓度”。为43名少数民族学生建立关心关爱台账,专门召开班主任专题会议,关注这些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成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小组,结合学校课程安排、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按规定课时教授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学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催绽“流动之花”。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每处红色文化的润心传承,每节民族团结课堂的浸润,每场魅力活动的绽放,都让民族团结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校党支部书记刘兴胜如是说。(王中强)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